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文聊天室里,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聊天者掌握了良好的打字能力和基本的汉语能力就可以一直无障碍交流。然而,现在情况有些不同,特别是在今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事实上,除了专门的英文聊天室外,中文聊天室里的语言也不完全是纯中文,人们可以看到外文,特别是英文单词和表达十分活跃,无处不在。它们或者组成了聊天者的网名,如meteor,loveproof,或者出现在打出的对话文本中的任何位置,例如“有没人想和我chat的呢”。这里,“chat”是插入主体语言汉语中的英文单词。基于这种现象,本篇论文试图对网络聊天室,这里专指搜狐聊天室里语码转换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一项初步调查。深入这一尚未广为人类探索的领域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语码转换的本质,加强人们对当前计算机辅助交流环境下语言交际进程的理解。本文将结构和功能置于同一研究下,试图发现计算机辅助交流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独特特征。为探索这一主题,作者将利用Myers-Scotton(1993)的主体语言框架理论,Poplock(1988)语码转换的类型框架理论和于国栋(2001)的语言顺应论对一定量的语码转换实例进行了仔细分析。最后,文章将揭示搜狐聊天室里语码转换完整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在分析了搜狐聊天室里语码转换的结构后,本研究显示大部分语码转换涉及英文,句间语码转换类型是发生频率最高的类型。而且,在网络背景下,转换的成分包括字母,语素,单词,短语和句子。在单词层面上,观察显示大量的转换词类包括英文名词和形容词。在结构上,本研究利用于国栋的顺应模式对语码转换在聊天室里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聊天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是怎样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实现心理动机的。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文章提出了九种语码转换的功能。此外,作者还发现有两种功能此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本论文揭示了计算机辅助交流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结构和功能。由于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种种原因,语码转换成为语言交际的自然结果,在当今社会不可避免。在计算机辅助环境下,语码转换现象被赋予了新的特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手段。作为一种正常的语言和社会现象,它还在经历着新的变化,并将呈现更多生动的特点,有待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