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红外定位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红外定位技术通过测量超声波传播时间(time of flight, TOF)实现定位,广泛应用于电子白板、机器人导航、虚拟现实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声辐射干扰、声反射干扰、红外干扰以及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到系统定位性能,甚至会导致系统定位功能失效,提高抗干扰能力依旧是超声红外定位系统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本文以超声红外电子白板为平台,研究声辐射干扰和声反射干扰的抑制算法,完成红外干扰和电磁干扰的硬件电路优化设计,综合提高了超声红外定位系统的环境适应性。针对声辐射干扰问题,分析近4000组实测数据,发现声辐射干扰会使接收信号包络产生断点,根据这一特征信息,研究了声辐射干扰抑制算法。通过二阶差商最大值获取实测信号断点时间,再在理想的超声信号上得到与断点相应的时间点,利用该点的泰勒级数替代断点以前的波形,降低了声辐射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有无声辐射干扰的条件下,该算法均能有效地恢复超声信号。推导出人为随机操作、划分网格不均匀等测试因素与系统测量误差的定量关系,根据系统测量误差对比分析了所研究的声辐射干扰抑制算法与互相关法、NLMS算法的性能。在错误点数不超过46的情况下,该算法的运算量小于上述典型算法的1/10,为算法的实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声反射干扰问题,研究了互相关法与优化动态双阈值相结合的声反射干扰抑制算法。互相关法包含粗相关法和细相关法两个过程,粗相关法用于判断声反射干扰的存在,细相关法用于精确的时延估计,优化动态双阈值分离反射干扰与信号以及为细相关法提供模糊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消除声反射干扰对系统定位性能的影响,还可满足0.5mm系统定位精度的要求。针对红外和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低噪声接收电路、红外电路以及低噪声PCB等优化设计,实现了低噪声放大电路信噪比不低于10 dB,红外电路干扰电压峰值不超过800 mV等性能指标,降低了这些干扰对系统定位性能的影响。创新性工作如下:(1)根据近4000组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声辐射干扰具有使接收信号包络产生断点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理想波形替代断点之前波形的声辐射干扰抑制算法。仿真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抑制声辐射干扰。(2)推导出系统测量误差与人为随机操作、划分网格不均匀等测试因素间的数学表达式,为算法误差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与典型算法的运算量与错误点数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的声辐射干扰抑制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3)提出了优化动态双阈值与互相关法相结合的声反射干扰的抑制算法,实现了声反射干扰与信号的分离,达到0.5mm的动态定位精度,提高了超声红外定位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述工作为超声红外定位系统提供了新的抗干扰方法,为提高超声红外定位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对电子白板、虚拟现实跟踪定位装置等产品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石化燃料的日益减少,酒精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利用基因工程及代谢工程技术对工业酒精酵母进行改造,可提高菌种的发酵性能,降低酒精的
荀子继承发展了"仁"和"礼"的思想,以"义"作为"仁"的外延,纳"法"入礼,以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自然质朴之性无所谓善恶,提出不仅要"隆礼义",还要"本仁义"。"仁"与"礼"最终落实到
<正>病例:患者,男,74岁,以"脓血便2个月"为主诉,于2007年11月11日来院就诊,医生建议行结肠镜检查。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美托洛尔每次12.5mg,每日1次,控制血压在130~14
目的:对成人高血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高血压组)患者以及10
本文通过将传统蛛网模型推广为双边异质预期蛛网模型,分析了房价的内生演化机制,通过数值分析考察了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对房价的影响。结论表明,市场中基本面分析者的预期不
我国作为石油消耗大国,为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健全石油储备机制,保障其供应。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大型储罐解决这一问题。大型储罐具有大直径、大体积的特点,地基要
气缸内的气体流动是实现高效低污染柴油机的关键之一。而柴油机缸内气流的流动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进气道的影响,因此对进气道流动特性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双进气
影响车辆操纵行为的参数众多,设计者在正向开发初期阶段很难将如此多的参数融入设计当中而不出现冲突。本文围绕国家863计划“某轿车集成开发先进技术”项目子课题开展,重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计算机等现代工具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同时对企业管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敏捷软件开发是一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软件开发能力。敏捷开发与非敏捷软件开发的具体名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