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而世代绵延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国家做出了许多相应的保护措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下简称“非遗博物馆”)的建立为这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一个载体,为展现传统文化的呈现形态提供了一个文化空间。非遗博物馆的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收集、纪录、分类、建立档案,利用文字、声音、影像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存,但由于其本身“非物质性”的特殊规律,使得在展示形式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一定的功效,但现阶段对于其展示设计并没有推陈出新,仍然比较类型化、传统化,常以图片文字、展品的展示方式仍占主要地位。对于这样静态的传统展陈方式容易使公众缺乏兴趣,失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真正意义,也没有将它的真正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那么,如何突破这种模式化展陈形态得藩篱和局限成为现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创新的课题。通过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调研及总结,探究其展示空间展陈设计的形式,并以周村烧饼传统制作技艺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创新性研究为例,研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类的非遗如何在博物馆体现展示设计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探讨其展示方式如何与展品相结合来突出它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创新设计是为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元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赋予新的灵魂。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空间以“人——空间——情感”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进行创新性展示设计研究,以“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为出发点,探讨人与空间的情感对话交流。深入挖掘其创造出的情感氛围,探讨由此反衬出的文化精神内涵。2.空间与情感: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利用场景式展览以及空间序列的组合,突出空间的情感交流中的作用。3.展示形式由“静”转为“动”,展示内容由“物质”向“精神”嬗变,传统技艺与现代相结合,内部环境与展示内容相融合、开放性与交互性相契合的展陈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