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以及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特点。2.研究T2DM患者前行和倒走时的足底压力变化,探索倒走可能存在的意义。3.观察背向行走锻炼联合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 ALA)治疗对DPN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91名正常人(NC组),74名DM患者(DM组)以及83名DPN患者(DN组),使用比利时RSscan公司产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与分析系统测定足底各部位峰值压力和冲量,了解其分布特点。2.选取114例T2DM患者(DM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3名健康人(NC组)。采用足底压力测试与分析系统对受试者进行测试,研究正常人和DM患者在自然正向走和背向走过程中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特点。3.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予背向行走锻炼联合ALA,对照组予ALA(ALA疗程2周,背向行走锻炼12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底压力进行测试。通过足底各区域的峰值压力了解其分布特点。结果1.正常人足底峰值压力和冲量的最高值在M2,而DM组在M3,除M3外,其余部位的峰值压力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DM早期,无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M3和M5峰值压力轻度增高。随着病程的进展,当患者出现明显周围神经损害时,M3和M5峰值压力进一步增高、T1也有所增高,而MF峰值压力下降。冲量变化与之类似。2.(1)前行时:与对照组相比,DM组在第1、3跖骨(Ml、M3)、足跟内侧(HM)区域足底峰值压力均升高,以M3区为最高。(2)前行时:与对照组相比,DM组在第1趾(T1)、第1~5跖骨(M1~M5)、足中部或足弓(MF)、HM、足跟外侧(HL)区双足的冲量升高,以M3区升高最明显。(3)与前行时相比,倒走时DM组患者在T1、T2-5、M1、MF、HM、HL区峰值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在M3区峰值压力却显著减小。(4)与前行时相比,DM组倒走时双足T1、T2-5区的冲量增大,以T1区明显;而双足M2、M3、M4区的冲量小于前行时同样部位的冲量,以M3区尤为显著。3.(1)对照组与实验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x2=4.007,P<0.05)。(2)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双足在相应区域的峰值压力均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双足在M1和M3区的峰值压力明显下降,同时左足的M2区峰值压力也显著降低。(4)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足M5区峰值压力有所下降,但在左足M1区和右足M3区的峰值压力却呈上升变化。(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双足M1区峰值压力均明显下降,左足M2和M3也有所下降,而左足MF和右足HL却呈现上升变化。结论1.DPN患者动态足底压力改变,足弓降低,跖骨区峰值压力和冲量异常增高,可能使足底溃疡危险性增加。2.DM患者前行时足底峰值压力、冲量分布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异常,而倒走可明显改善其足底受力情况,缓解前足受力。3.DPN患者经过ALA和背向行走锻炼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所改善,且前足承受压力明显降低,足底压力分布更加均匀,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