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纳米级孔隙主导、复杂多变的孔喉结构,决定了致密砂岩油气大面积赋存、局部甜点富集高产的特征,也导致了宏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性)之间较差相关性。微观结构表征及储层分级评价对致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具有巨大勘探开发潜力、但研究程度较低的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微观结构表征相关实验分析,评价致密砂砾岩的微观孔喉结构,进而建立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以期能够指导该区致密砂砾岩气藏的有效勘探,也能丰富致密砂岩储层微观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结果,将沙河子组孔隙划分为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四种,其中以溶蚀孔和晶间孔为主;孔隙之间主要通过弯片状和管束状喉道沟通。综合低温N2吸附解吸、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来表征孔隙大小、分布及孔喉连通关系。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大小分布范围为几个nm-几百μm,其中80%的孔隙小于1μm。沙河子组孔喉分选性较差,喉道半径多小于0.5μm,属于微孔微喉型储层;恒速压汞得出的孔隙体分布差别很小,峰值、分布范围相近,多分布在100-200μm;渗透率主要受喉道大小分布控制,渗透率越大,喉道分布范围越宽。力平衡法、水膜厚度及可动性-孔隙半经法分别用于界定致密砂砾岩储层的上限、下限和分级拐点,结合试气法建立致密储层分级标准。束缚水膜法确定储层下限对应的喉道半径为22nm,渗透率为0.015mD,(砂质)砾岩和(含砾)砂岩的孔隙度界限为分别为2.2%、3.5%;致密储层临界孔喉上限为2μm,对应渗透率为0.6mD,(砂质)砾岩和(含砾)砂岩的孔隙度界限分别为8.5%、10.5%。沙河子组储层划分为I类和II类,对应孔喉半径界限为0.4μm,渗透率为0.06mD,I类储层的渗透率值大于0.06mD,(砂质)砾岩和(含砾)砂岩的孔隙度值下限分别为5.6%和7.5%;II类储层的渗透率值分布在0.02-0.06mD,(砂质)砾岩的孔隙度值2.7%-5.6%,(含砾)砂岩的孔隙度值为4.5%-7.5%,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分布在0.04-0.4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