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色金针菇高产早熟新品种,本研究采用“三交”杂交育种模式,以亲缘关系较远、农艺性状具有互补性的黄色菌株三明一号、白色菌株金21、金3三个菌株为亲本,从所选亲本的单孢菌株中,选择菌丝生长旺盛致密、交配型因子可以配对形成锁状联合的单孢菌株,进行配对杂交选育金针菇新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亲本菌株以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已知农艺性状,分子标记等背景的金针菇不同菌株,为筛选亲本菌株的基础,通过对23个不同金针菇菌株DNA指纹系统聚类分析,建立ISSR分析遗传聚类图,并结合这些菌株的农艺性状数据,最后筛选出亲缘关系较远、农艺性状具有互补性的3个亲本供试菌株,即黄色菌株三明一号、白色菌株金21、金3。2、亲本菌株相关特性研究通过PDA平板拮抗实验,结果表明:所选亲本菌株之间拮抗关系的强弱与聚类分析亲缘关系的远近具有一致性。利用刚果红染色法测定亲本菌株纤维素酶活(CMC)的实验结果表明:各菌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大小与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呈正相关;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染色法(BTB法)测定亲本菌株脱氢酶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菌株脱氢酶活性的大小与菌株产量高低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脱氢酶活性大的菌株BTB溶液较黄、其产量也高,相反则为蓝色、产量偏低。3、单孢菌株不亲和性因子确定通过出菇实验,筛选形态较好的子实体弹射孢子,运用单孢分离技术获得不同亲本的单孢菌株。以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藏的标准单孢菌株为基准菌株,对分离所得的单孢菌株进行不亲和性因子确定,详细鉴定了3个亲本单孢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4、白色金针菇高产早熟品种选育将筛选所得的菌丝生长旺盛致密、不亲和性因子可以自由交配的单孢菌株进行配对杂交获得杂交菌株。第一轮杂交获得400个F1菌株,出菇试验后获得了280个性状较好的F1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从中筛选出早熟、出菇整齐一致的F1菌株F1-27和F1-160作为第二轮杂交的亲本之一。第二轮杂交中获得了80个F2菌株,通过出菇试验获得了A30、A47两个农艺性状优良的超亲菌株,并进行了拮抗实验和分子标记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二者是亲本遗传物质发生重新组合形成的杂交种。同时,在F2菌株中还得到了一个抗病白色菌株A45。5、相同交配型单孢菌株配对所得杂交菌株的差异性实验中利用相同交配型因子的不同单孢菌株配对所得的杂交菌株,在栽培料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满袋天数、现蕾天数、采收天数和单袋平均产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扩大杂交育种中的单孢菌株数量能够提高获得优良菌株或具有特殊农艺性状菌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