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部以“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为表述方式的经典,《庄子》在历史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在这些争论性的解释背后,又存在某些趋同现象,《人间世》就是能说明这个问题的一篇典型文本,从而在《庄子》全书中显得别具一格。《人间世》由七个故事组成,这些故事的主旨分别为:内养,安命,诚言,慎行,藏拙。进而,《人间世》的主题就可以概括为:人世艰险,但在内修“心斋”之术的基础上,外修诚言、慎行、藏拙工夫,可以达到内圣外王之境,既可应时用世,又可全身自保。其中,颜回适卫这个故事在全篇当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主要解决了处世的内养工夫和意义问题,具体说来,它包含这样几个层面:第一,处世问题的内因,即“德”不稳固的根源在哪里;第二,处世的方法论应该是怎样的;第三,处世的意义是什么。历史上很早就存在庄子出自儒门的说法,《人间世》为深入理解庄子与儒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窗口。从形而下的层面看,《人间世》的儒学色彩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父君伦理的恒常性的肯定,甚至可能是“三纲五常”的先声;第二,对于“安命”、“致命”的肯定;第三,诚言、慎行的思想;第四,藏拙的观念。从形而上的层面看,“心斋”修成以后的境界与《中庸》描述的“至诚”境界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人间世》亦体现了庄子“外化而内不化”、“命物之化而守其宗”的理念,这种理念和《易传》“太极——阴阳”的三极构造是相同的。撇开巨大的成就不说,单从“问题”的一面来看,《人间世》的注疏传统表现出了两个特点:一是过于因袭解释经典;二是偏重语义忽视结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学范式的导入,学术界对《人间世》单篇研究兴趣不大,往往是通过采取整部著作中分配一定的空间(如某个章节或段落)的形式,在继承传统注疏的基础上展开多元化解读。《人间世》解释史的这些特点,有助于说明对以往经典解释方法加以反省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