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王朝的对外关系中,吐蕃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太宗统治时期,唐与吐蕃开始建立联系。通过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双方初期的关系较为和睦。高宗即位后,吐蕃向外发展的势头逐渐增强。龙朔三年吐蕃出兵占领吐谷浑,随后便与唐朝的势力范围大面积接壤,两国的冲突逐渐多了起来。高宗一开始对吐蕃采取的是绥靖政策,但随着吐蕃威胁的一步步加深,他决定作出反击。高宗向吐蕃发动过两起大规模的讨伐战争,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唐朝在准备战争的过程中分别在湟水、黄河与洮水三条河谷上的要地设置了河源、积石、莫门三支镇军,这些军队有效地抵挡住吐蕃的进一步东侵,还将唐朝的防御线向西推进了一大截。高宗朝设置的河源、莫门、积石军奠定了后来陇右节度的军事基础,也决定了安史之乱以前唐蕃对峙的总形势。武则天掌权后,在西北边地创置了陇右诸军(州)大使,其统管的军事区域较大,包括后来的陇右、河西与西域,这是以军区为单位协调各军作战的开始,也是陇右节度的萌芽。这时候的陇右诸军(州)大使不是常设的,在外来威胁加重时,唐廷才会委派将帅担任此使职。接下来的中宗与睿宗朝唐蕃关系相对缓和,但中宗时的神龙盟誓与睿宗赐九曲给金城公主作汤沐邑的事件却成为玄宗时期唐与吐蕃争端的导火线。到了玄宗朝,唐与吐蕃的战争日趋激烈,频繁的战争使唐朝不断调整着军事上的政策与制度,这一时期唐朝对吐蕃的军事政策是变化最多、最值得研究的。陇右节度就是玄宗于开元初年正式设置的。开元年间陇右与河西节度均与吐蕃有着频繁的战事,吐蕃常经由陇右入寇河西,当吐蕃兵势盛时战场往往在河西;而唐朝军力强时战场则维持在陇右节度的辖区、或是与陇右节度临近的吐蕃据点。正因为陇右节度位于唐、蕃战争的前线,它最能体现玄宗对吐蕃的军事政策及吐蕃对唐朝军制变化的影响。玄宗朝的很多军事改革,如战兵的普及、节度使兼掌财权成为定制、防秋制度的创立、边兵由征发制改为招募制以及各节度防御目标的确立等,均是受陇右节度的影响而产生的。玄宗时期唐与吐蕃的战争并不全由吐蕃挑起,相反,很多战争都是由玄宗率先发起的。这期间,陇右节度承担了更多、更重要的战争任务。梳理玄宗时期的陇右节度使人选,可以看到节度使的任命受到唐中央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在天宝年间,以陇右节度兼领河西的任命更为普遍。唐朝在陇右的军事政策对唐蕃关系以及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西北边地的乱局都有很大影响。首先,唐朝的军事布局使唐与吐蕃在陇右的对峙基本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促成了唐、蕃的疆界谈判,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外族政权确立了具体的边界。其次,陇右节度是唐朝防御吐蕃的前线,唐朝对陇右地区的控制主要靠的是军事手段,行政上管理较为松散。安史之乱爆发后,唐中央对陇右的控制力随之减弱,原陇右节度的辖区成了最先被吐蕃攻陷的地区,它的陷落也导致了整个西北边地最终陷入吐蕃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