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具有速生、高热值、生物量大、萌蘖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性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柳树(Salix spp.)、胡枝子(Lespedeza spp.)、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优良能源树种、种源或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土石山地、潮土地及山东沙土地等不同立地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其能源林实现高产的合理密度,为不同立地条件能源林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以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在北京土石山地,对优良能源树种无性系172柳和鲁刺10号栽培密度的研究表明,鲁刺10号密度为68243株/hm2林分一年生生物产量最高,达到了28.3 t/(hm2·a),较其它密度提高了17%~101%。172柳能源林密度200000株/hm2林分植株的生物产量也最高,达到了14.1 t/(hm2·a),比其它密度提高了12%~570%。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相比,鲁刺10号和172柳产量在此立地条件下产量均达到很高水平,树种间相比以鲁刺10号为更高。一年生172柳植株生长指标与单枝生物量建立的模型中,无论是多元线性回归、曲线回归及非线性回归决定系数均很高。综合比较,以单枝因子(地径和高)为自变量与单枝生物量拟合的模型,非线性回归LnW枝=-1.429+0.8621nH+2.0061nD最佳,曲线回归w=40.073-110.164D+107.931D2-17.866D3、w=-34.458+35.013D+17.865D2、w=21.127 D2.353和w=e(6.395-3.478/D)最好。(2)在北京平原潮土,对能源树种豫刺8048、胡枝子的种(种源)选择、栽植密度的研究表明,生物产量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三年生密度111111株/hm2林分的短梗胡枝子1号、2号种源刈割一次时的干与枝(能用部分)生物产量最高,达到了39.6、37.0 t/(hm2·a)。其中2号种源较其它种源刈割一次时提高了99%~2026%。其短梗胡枝子1号、2号种源刈割一次时的可食用生物产量(饲用)也最高,达到了17.4、18.0 t/(hm2·a)。其2号种源比其它种源刈割一次时提高了31%~2026%。一年生二色胡枝子密度20408株/hm2林分的干与枝生物产量刈割一次时也较高,为31.2 t/(hm2·a),较其它密度刈割一次时提高了217%~238%。其可食用生物量刈割一次时也最高,达到了21.7 t/(hm2·a),比其它密度刈割一次时分别提高了247%~255%。豫刺8048密度111111株/hm2林分的生物产量较高,为20.9 t/(hm2·a),较其它密度提高了85%~147%。豫刺8048能源林树木初期可进行抹芽,留芽数为1~2。豫刺8048不同密度林分植株各萌发枝与单枝生物量、优势枝与单丛生物量拟合的模型中,综合比较,在刺槐测树因子难测的情况下,采用单枝的曲线回归中的模型4(w=-16.113-43.380D+97.559D2-3.633D3)、模型3(w=-31.983-11.924D+78.410D2)、模型6(w=33.125 D2.907)和模型7(w=e(7.632-4.149/D)最佳,决定系数R2>0.941,测定因子仅为地径;采用优势枝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W总=-506.820+258.713Du+0.146nHu+0.721Hu)最好,R2=0.915,仅测单丛中最优的一枝,方便简捷,易行。(3)在山东沙土地发展能源林,能源树种紫穗槐在所设置的6个种植方式中,空间配置0.5×0.5m每穴两株的生物产量最高,达到了5.0 t/(hm2·a),分别比其它每穴两株的提高了51%、2.19倍。(4)文中通过研究初步总结出了各能源树种在不同立条件下的合理栽植密度。三年生短梗胡枝子1号、2号种源在北京平原潮土,密度111111/株/hm2林分时的生物产量最高,达到了39.6、37.0 t/(hm2·a)。一年生二色胡枝子在北京平原潮土,密度20408株/hm2林分的生物产量较高,为31.2 t/(hm2·a)。一年生鲁刺10号在北京土石山地,密度68243株/hm2林分的生物产量较高,为28.3 t/(hm2·a),豫刺8048在北京平原潮土,密度111111株/hm2也较高,为20.9 t/(hm2·a)。相比,在山东沙土地,紫穗槐空间配置0.5×0.5m每穴两株的生物产量较低,仅5.0 t/(hm2·a)。本次研究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初步选择出了几种优良能源树种、种源或无性系的合理栽植密度,对这些地区发展能源林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论文建议在我国应大力发展能源林,继续加强对能源林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力度,以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