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的分布着形形色色的村庄。其中有这样一类村庄:它由多个族群构成,具有多个文化认同体系,被人们称为民族杂居村。在这类村庄内部不仅涉及最为普遍的村民与村庄之间的关系,还加入了族群因子,形成了村民、族群、村庄三者之间的互动。族群因素制造的文化差异通过影响村民的心理结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而作用于村庄共同体,使民族杂居村庄比一般村庄更具复杂性。这也为村庄治理和整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农村发展、民族和谐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民族杂居村庄的研究恰恰包含这两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了冀中地区的一个回汉杂居村庄,试图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探寻族群差异、文化认同以及社区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以如下几个问题作为逻辑线索:(1)差异在哪?即揭示族群差异的最本质表现。(2)差异的影响是什么?即阐述族群差异下的社区认同状况。(3)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围绕这一逻辑线索本文设计了四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对个案村庄的介绍。第二章以族群文化为切入点,概述了个案村庄回汉文化的差异。由于族群身份的界定使村庄内部产生了两类差异性巨大的文化认同体系,即使在族际交往中两个族群的文化也有调适和互融,但只是体现在物质现象层面,本质依然是文化的“个性”。由此引发第三章的主题:文化认同差异下的社区认同。该章通过考察村民对于社区权威的认可,对于村庄事务的参与以及村庄关系网络的情况,得出如下两个结论:(1)回汉村民的社区认同无差异;(2)村民的社区认同超越了族群认同。第四章对第三章的结论进行了原因探究,分别从宏观的国家视角,中观的村庄视角以及微观的村民视角,探讨了为什么文化认同存在差异的两个族群却能达成一致性的社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