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曼·梅勒在美国二战后的历史文化舞台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大量的作品、众多的荣誉和传奇的生平使他成为二战后美国文坛上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尽管他的写作题材和写作体裁繁杂多变,他的作品却始终没有离开对二战后的美国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切关注。在他创作生涯之初,梅勒就对二战后国内上升的极权主义趋势十分关注,对极权主义的关注和批判最终孕育出了其嬉皮士哲学思想。在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梅勒前期的多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对《裸者和死者》(1948)、《鹿苑》(1955)、《一场美国梦》(1965)以及收集在《自我广告》(1959)中的多篇文章如《白色黑人》(1957)等的文本分析,较为细致地探溯梅勒的嬉皮士哲学思想,从而揭示其嬉皮士哲学思想实质上是反抗极权主义的一种策略。
论文共有五部分组成。序言简要介绍诺曼·梅勒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简单回顾国内外对诺曼·梅勒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并且大体勾勒论文的框架。论文的第一章“美国二战后的极权主义”通过分析梅勒的多部作品展现其对极权主义多种表现形式的批判,从而探索嬉皮士主题出现的土壤。在《裸者和死者》中,梅勒表现出了对以军队为代表的政治机构中的极权主义的关注和担忧;随后梅勒批判了极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麦卡锡主义”:在《鹿苑》中,“麦卡锡主义”不仅仅通过政治机构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势力还延伸到好莱坞电影业这种大众传媒中;在梅勒随后的多篇文章中,梅勒批判了以多种大众传媒为手段的极权主义。梅勒在批判极权主义的同时也在寻求对抗极权主义的有效途径。论文的第二章“嬉皮士:反抗极权主义的策略”追寻了梅勒对嬉皮士的选择历程,通过对《白色黑人》的文本细读分析嬉皮士哲学的内涵,阐述其出现的社会背景、文化来源、行为特征等,从而对嬉皮士哲学进行客观的评析。论文的第三章“嬉皮士哲学的实践”通过对《鹿苑》和《一场美国梦》的文本研读,深入分析嬉皮士如何和极权主义意识相对抗。如果说《鹿苑》中的主人公电影导演艾特尔最终屈服了极权主义意识的统治,是个失败的嬉皮士,那么在小说的叙述者瑟吉厄斯身上,读者可以看见一个未来的嬉皮士;而这个形象在《一场美国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主人公罗杰克对极权主义意识进行了成功的对抗,是个成功的嬉皮士。
至此,作者将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即尽管梅勒的嬉皮士哲学存在一定的消极面,但他的嬉皮哲学有其积极的文化批判意义,通过其嬉皮士哲学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梅勒在一定程度上瓦解和颠覆了极权主义意识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