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业务也被称为“证券信用交易”,它是指投资者向通过证监会的备案、具有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缴纳一部分作为担保的保证金,借入资金买进市场上流通的证券(即融资交易)或借入流通可交易的证券卖出(即融券交易)的交易制度。自17世纪融资融券制度在欧洲诞生以来,它在国际上很多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已经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初期并没有引入融资融券这一交易制度,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股市上逐渐出现了对融资融券交易的诉求,在经过了一定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准备之后,我国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了融资融券业务。在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扩容之后,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迅速上升至900多只,约占整体A股股票数量的三分之一。
资产的定价效率是指资产的价格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程度,股票定价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所以在融资融券制度诞生之后,这一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自然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Miller(1977)最早根据异质信念理论提出,卖空限制的存在会使得股票的交易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降低股票的定价效率,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把目光聚集到这一问题上。我国在2010年开展融资融券交易之后,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2015年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总额随股市的疯狂上涨达到了9.22356亿元的历史高点,之后又随股市的连续下跌而大幅下降,这一剧烈波动更是引发了监管层和学术界对融资融券制度的热烈讨论。诚然,这一制度对国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很多制度还不完善,投资者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融券制度还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上述这一问题的答案关系着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比如,许红伟、陈欣(2012)的研究发现,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总体的效果还非常有限,在我国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引入卖空机制并不能有效提高股票定价效率;而李志生、陈晨和林秉旋(2015)则以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主板的所有A股的研究发现随着融券交易的卖空量的增加,股票的定价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学者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即研究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确切影响关系。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开展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这一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情况。一方面,文章的结论可以为广大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提供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文章结论明确融资融券制度的发展方向,完善这一制度的发展。比如,我国在2015年的股灾之后停止了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大规模扩容,而根据本文的结论可以对监管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融资融券标的物的扩容工作,进而扩大融资融券的规模。
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为什么要研究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做出说明,并介绍本文的结论可以对这一制度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第二,对国内外关于股票定价效率和融资融券制度对其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总结过往文献的贡献和特点,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三,对相关理论进行说明,涉及到的理论包括有效市场假说的形成和发展,异质信念理论中异质信念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及股票定价效率的理论观点。第四,对融资融券制度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根据理论分析融资融券制度对于股票定价效率可能产生的影响机制。第五,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在股票的一些特定指标上的不同,并且创业板的融资融券股票数量较少,不会对数据量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我国A股市场中主板市场的股票进行研究。通过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开展以来5次比较大规模的标的物扩容的前后一年时间作为研究区间,分析总体样本和各分样本中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融资融券对股票的影响情况以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同样对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第六,根据模型的实证结果得出文章的结论,并根据结论在增加融资融券标的数量、完善相关制度和立法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几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主要应用的研究方法和模型有,倾向得分匹配法,这一方法可以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所以本文选取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对照组;双重差分模型,因为我国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交易,这一制度的引入只对被选入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有较大影响,根据这一特点并通过对比研究政策影响的常用方法和模型,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论为,在对股票定价效率研究的全样本回归中,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为-0.0315,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可以说明交互项和定价效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对五次的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研究的分样本回归中,双重差分模型的交互项系数也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利用设置虚拟实验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没有受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他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可得出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股票的定价效率这一结论。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制度不会增加股价的波动性,所以监管层可以减少对于制度的发展会增加股市波动风险的顾虑。
与其他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的文章相比,本文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已有的研究对融资融券制度和股票定价效率的关系都很关注,并取得了研究成果。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论文通过实证分析深入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和定价效率的数量关系,探究了这一制度对定价效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在融资融券制度框架下,股票定价效率变动的数量规律和阶段特征,为融资融券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证上的支撑。第二,在融资融券标的物的选取上,证监会批准颁布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当中对标的物的选取上有一定的标准,而已有研究在实验组与对比组的对比分析中没有充分加以考虑。通过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将证监会选取标的细则度量并引入,来寻找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对照组,以求最大限度的排除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方面的不同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但由于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文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在市场的选择上。由于融资融券标的数量限制,为了规避我国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差异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实证研究没有对融资融券制度对我国的创业板的影响做出研究,但是这也导致文章有一定的局限,没有在全局上对影响程度做出分析。后续的研究,可以尝试分析创业板中融资融券制度对我国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并可以尝试根据创业板和主板市场上一些关键指标的差异构造市场综合指数,然后研究整体市场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第二,未考虑市场行情可能造成的影响。卖空限制打破之后,相比于以往,投资者的悲观态度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在股价之中,基于此观点在股市的向下波动的期间融资融券制度可能会对股市的影响更大,而由于我国股市的波动性比较大,不同牛熊市时期不易界定,且和研究时间区间相互交错,导致很难将市场行情这一指标纳入实证的控制变量当中,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局限性。
资产的定价效率是指资产的价格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程度,股票定价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所以在融资融券制度诞生之后,这一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自然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Miller(1977)最早根据异质信念理论提出,卖空限制的存在会使得股票的交易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降低股票的定价效率,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把目光聚集到这一问题上。我国在2010年开展融资融券交易之后,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2015年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总额随股市的疯狂上涨达到了9.22356亿元的历史高点,之后又随股市的连续下跌而大幅下降,这一剧烈波动更是引发了监管层和学术界对融资融券制度的热烈讨论。诚然,这一制度对国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很多制度还不完善,投资者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融券制度还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上述这一问题的答案关系着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比如,许红伟、陈欣(2012)的研究发现,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总体的效果还非常有限,在我国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引入卖空机制并不能有效提高股票定价效率;而李志生、陈晨和林秉旋(2015)则以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主板的所有A股的研究发现随着融券交易的卖空量的增加,股票的定价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学者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即研究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确切影响关系。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开展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这一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情况。一方面,文章的结论可以为广大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提供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文章结论明确融资融券制度的发展方向,完善这一制度的发展。比如,我国在2015年的股灾之后停止了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大规模扩容,而根据本文的结论可以对监管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融资融券标的物的扩容工作,进而扩大融资融券的规模。
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为什么要研究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做出说明,并介绍本文的结论可以对这一制度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第二,对国内外关于股票定价效率和融资融券制度对其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总结过往文献的贡献和特点,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三,对相关理论进行说明,涉及到的理论包括有效市场假说的形成和发展,异质信念理论中异质信念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及股票定价效率的理论观点。第四,对融资融券制度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根据理论分析融资融券制度对于股票定价效率可能产生的影响机制。第五,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在股票的一些特定指标上的不同,并且创业板的融资融券股票数量较少,不会对数据量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我国A股市场中主板市场的股票进行研究。通过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开展以来5次比较大规模的标的物扩容的前后一年时间作为研究区间,分析总体样本和各分样本中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融资融券对股票的影响情况以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同样对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第六,根据模型的实证结果得出文章的结论,并根据结论在增加融资融券标的数量、完善相关制度和立法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几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主要应用的研究方法和模型有,倾向得分匹配法,这一方法可以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所以本文选取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对照组;双重差分模型,因为我国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交易,这一制度的引入只对被选入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有较大影响,根据这一特点并通过对比研究政策影响的常用方法和模型,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论为,在对股票定价效率研究的全样本回归中,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为-0.0315,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可以说明交互项和定价效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对五次的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研究的分样本回归中,双重差分模型的交互项系数也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利用设置虚拟实验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没有受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他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可得出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股票的定价效率这一结论。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制度不会增加股价的波动性,所以监管层可以减少对于制度的发展会增加股市波动风险的顾虑。
与其他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的文章相比,本文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已有的研究对融资融券制度和股票定价效率的关系都很关注,并取得了研究成果。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论文通过实证分析深入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和定价效率的数量关系,探究了这一制度对定价效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在融资融券制度框架下,股票定价效率变动的数量规律和阶段特征,为融资融券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证上的支撑。第二,在融资融券标的物的选取上,证监会批准颁布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当中对标的物的选取上有一定的标准,而已有研究在实验组与对比组的对比分析中没有充分加以考虑。通过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将证监会选取标的细则度量并引入,来寻找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对照组,以求最大限度的排除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方面的不同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但由于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文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在市场的选择上。由于融资融券标的数量限制,为了规避我国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差异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实证研究没有对融资融券制度对我国的创业板的影响做出研究,但是这也导致文章有一定的局限,没有在全局上对影响程度做出分析。后续的研究,可以尝试分析创业板中融资融券制度对我国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并可以尝试根据创业板和主板市场上一些关键指标的差异构造市场综合指数,然后研究整体市场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第二,未考虑市场行情可能造成的影响。卖空限制打破之后,相比于以往,投资者的悲观态度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在股价之中,基于此观点在股市的向下波动的期间融资融券制度可能会对股市的影响更大,而由于我国股市的波动性比较大,不同牛熊市时期不易界定,且和研究时间区间相互交错,导致很难将市场行情这一指标纳入实证的控制变量当中,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