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海原油酸值较高,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装置腐蚀严重,对炼厂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中海高酸原油石油酸的分布规律、组成、加热过程中的热解行为以及防腐措施,是石油加工防腐的基础所在。本论文主要针对中海高酸原油进行研究。首先将中海高酸原油进行实沸点蒸馏切割,分析各馏分的酸值分布;然后采用氨醇萃取法对各馏分油中石油酸进行分离提纯,同时结合红外光谱、元素分析、GC/MS等手段对石油酸组成结构研究;最后通过考察裂解时间和裂解温度对原油酸值的影响,对石油酸的热裂解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炼厂各装置、各部位的防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SZ36-1、QHD32-6和PL19-3三种原油的酸值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原油的酸值都大于2.0mgKOH/g,均属于高酸原油。其中SZ36-1酸值较高的组分主要集中在300~450℃馏分中;PL19-3原油的柴油馏分和蜡油馏分酸值均较高,环烷酸主要集中在中间馏分段;QHD32-6原油400~450℃馏分的酸值相对较高。SZ36-1原油作为中海重交沥青生产的原料被大量开采加工。通过对SZ36-1原油中环烷酸的组成结构分析,发现该原油中一、二、三环的环烷酸含量较多,而芳环含量较少;环烷酸的平均分子量随馏分变重而增加,结构也随馏分变重而更加复杂。原油中的石油酸类物质在低于350℃的热解温度下,基本上不发生分解;温度达到360℃后,石油酸才发生部分分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石油酸分解速度加快;当温度达到440℃时,石油酸基本完全发生分解。热解时间是影响高酸原油中石油酸分解的主要因素,随着热解时间增加,SZ36-1原油的酸值明显减小,热裂解后180~250℃馏分的酸值变大,表明在裂解过程中,重组分中的石油酸并没有完全发生碳—氧键的断裂,一部分石油酸发生了碳—碳键断裂,生成小分子的石油羧酸,这部分小分子石油羧酸的腐蚀性更强。研究了高酸原油加工过程中装置的各种防腐措施,在实验室中对缓蚀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并在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应用,缓蚀效果较好。同时在工业装置上采用材质升级、腐蚀在线监测等手段,保证加工高酸原油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