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正逐渐被打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运输、通信等技术,使得商品贸易变得越来越快捷和便利,各国之间,商业贸易进出口量逐年增加。与几十年前相对闭塞的市场环境相比,现如今世界消费者面临的消费选择多到数不胜数,当你走进一个家庭,你甚至可以找出十几样分别来自不同国家的家用电器或各类日常用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的大国,也逐渐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中国制造的产品从十几年前开始就遍布全世界,Made in China的标志随处可见,令海外消费者印象深刻。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作为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差距,所以众多的廉价劳动力也使中国变成了劳动密集型国家,这吸引了很多外商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加工廉价产品进行出口销售,以及一些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企业。当越来越多廉价的产品被出口到海外时,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签开始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很多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认知都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安全级别不符合国际标准,甚至谈“Made in China”色变,这种刻板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给中国的海外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印象。但随着中国人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一些国家战略的实施,例如:“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政府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不断努力,例如从源头上禁止劣质产品进入市场,采取强制措施,要求企业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减少或者杜绝一些严重的产品质量事故等。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逐渐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开始被全世界所认可,例如华为手机、小米家用电器等等,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时,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实施,许多企业都开始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在海外进行推广,在产品的营销和广告中到底要不要加入中国元素呢?中国的来源国形象会不会对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购买意向产生影响呢?本文回顾分析了来源国效应、来源国形象、来源国的相关理论以及消费者对广告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文献,对各个理论的相关变量、维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首先,来源国形象会带来来源国效应,而来源国效应会影响个体的购买决定,它一般分为消费者对某一特定国家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但大部分文献都集中于研究来源国形象中的理性认知部分,即消费者对某一特定国家能力判断是否会影响其购买意愿,而很少有学者研究来源国形象中的情感部分,也很少有文献研究来源国形象会对消费者处理广告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涉及来源国形象的情感部分的就更少之又少了。同时,通过以往文献的研究结果我们又发现情感因素在消费者对广告的处理过程中是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研究消费者对来源国的情感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处理过程以及消费者的最终购买意愿。本文首先根据相关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假设,设计广告和问卷并发放给英国的留学生们,然后回收问卷,整理数据。利用Amos21.0软件分析假设模型,最终得出结论:消费者对来源国的情感确实会影响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处理过程,从情感类产品角度而言,消费者主要会对广告本身产生认知并以此作为广告评估的依据,最终做出购买决定。本文的结论会给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推广和营销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情感类产品企业。当一个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时,该企业必须要考虑目标市场对中国形象的情感,在通过调查和验证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来源国情感后,再对产品的广告、包装等一系列外观进行设计,考虑是否加入中国化元素,以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