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以《诗经》的中外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学理论相关知识,把Langacker的比较扫描公式作为词汇范畴翻译效果的评价机制,着眼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在《诗经》翻译过程中,造成中外译者非等值翻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针对《诗经》翻译过程中词汇范畴不对等的现象,中外译者分别采取了什么翻译策略?通过对《诗经》两个译本的研究,能为典籍英译工程提出哪些翻译策略上的建议?初步研究发现,首先,认知范畴为基础的词语层次翻译是一个在形式上表现为语码转换,但本质上是认知范畴移植的过程。作为认知范畴外部表现形式的范畴词汇具有上位范畴词汇、基本层次范畴词汇、下位范畴词汇的区分。其次,若S为原文词汇范畴,T为译文词汇范畴,根据Langacker的比较扫描公式会出现四种情况,S>T超额翻译;S=T等值翻译;S<T欠额翻译;S≠T误译。其三,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范畴不对等、范畴缺失、文化意义不对等等原因造成词汇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等值翻译。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外译者的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中外译者词汇范畴翻译的策略上的异同之处,探究了词汇范畴英译的几种策略。本文第一章为绪论,包括: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组织结构;第二章是关于范畴化理论和《诗经》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阐述了国内外范畴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诗经》英译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与《诗经》英译跨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三章勾勒了词汇范畴化的理论框架,此部分又分为词汇范畴理论介绍,及词汇范畴的翻译理论;第四章对《诗经》的词汇进行了分类,再就中外译者英译这些词汇过程中所采用的范畴化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