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中开发区葡一组油层聚驱后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庆油田面临的主要开发矛盾之一是主力油层大部分虽已聚驱结束,但厚油层河道砂体内部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剩余油,需要进一步挖潜,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因此,聚驱后剩余油挖潜已成为现阶段大庆油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这一生产技术难题,应用萨中开发区34口密闭取心井资料、14000余口密井网测井资料开展了葡一组主力油层地质特征研究,在沉积单元细分对比、沉积微相精细识别基础上,详细解剖不同类型砂体内部非均质特征,探讨河流相储层不同类型砂体内部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密闭取心资料、大量新钻井水淹层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及生产动态分析的综合地质研究结果,得出河流相储层各种类型砂体剩余油大部分都分布在厚油层顶部。针对厚油层内剩余油这一分布特征,提出应用水平井沿厚油层顶部钻进直接挖潜聚驱后剩余油的技术思路,并围绕水平井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研究建立了水平井区域及层位优选的地质研究方法,满足水平井地质设计的储层非均质性描述方法及基于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水平井轨迹设计方法。根据上述技术方法设计的主力油层聚驱后水平井实施后,取得了单井日产油10t,含水低于90%的效果,比同期直井含水低8个百分点,为今后大庆油田聚驱后主力油层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大庆长垣南部扶杨油层作为大庆未来主要产能接替层位之一,其低孔渗、偏低的电性特征、复杂的油水关系与朝阳沟等区块的扶杨油层有很大不同,因此如何准确确定大庆长垣南部扶杨
环境样品的痕量及超痕量元素的分析对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环境科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缺乏准确、可靠及灵敏的痕量及超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常常制约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和简单的元素分析法并应用于环境中痕量及超痕量元素的分析测定具有重要意义。紫外光诱导化学蒸气发生(UV-PVG)是利用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在紫外光辐射下光解产生强还原性/强氧化性自由基将目标
西交口地区位于吕梁山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铁资源分布区。区内前寒武系岩浆活动较强烈,变质作用和后期热液活动明显。 研究认为区内大面积出露的涑水期杂岩——庙儿岭片麻岩、
矿产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自中国地调局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在扬子陆块北缘陆续发现了
平泉麻粒岩主要以透镜体的形式存在,透镜体的规模大小不一。其围岩为花岗片麻岩,平泉麻粒岩主要分布在平泉地区的凤凰岭、北梁、东梁西、窑上、大化营、蚂蚁梁等地。  平泉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