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病原学分布规律,统计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在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研究分析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通过收集的临床资料,以新生儿脓毒血症为研究指标,探讨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体重、胎龄、母亲分娩方式等对脓毒血症的影响,探索研究预测影响新生儿脓毒血症发生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分析sCD14-ST的脓毒血症诊断价值。检测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37例脓毒血症(即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细菌性SIRS 117例,非细菌性SIRS 120例)、89例非感染性SIRS,156例健康体检患儿的sCD14-ST、WBC、CRP、PCT、APACHE-Ⅱ水平,观察脓毒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各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性。受试患儿工作曲线(ROC)分析sCD14-ST的脓毒血症诊断价值。3.sCD14-ST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等技术。4.统计学方法。运用美国IBM公司推出的SPSS 22.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96例新生儿脓毒血症组血培养阳性结果排名前三位的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2.用Logistic回归进行新生儿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出生天数和体重、胎次、胎龄等种因素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性别、出生方式无关(P>0.05);经进一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天数为发病的危险因素。3.对237例脓毒血症患儿分析,感染性SIRS组sCD14-S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X~2=121.850、325.663,P<0.01)。感染性SIRS组中,细菌性SIRS组sCD14-ST水平与非细菌性SIRS组比无统计学意义(X~2=0.854,P=0.335),与健康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X~2=326.228,P<0.01)。4.117例儿童细菌性SIRS中有80例血培养阳性,sCD14-ST在G+菌组与G-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1.12,P=0.29),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117.46、155.846,P<0.01)。5.治疗前sCD14-ST与CRP、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3、0.807,P<0.01),与WBC、PCT未见相关性(R=0.187、-0.04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sCD14-ST、WBC、CRP、PCT、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X~2=44.569、113.337、63.986、100.055、51.015,P<0.01),。6.脓毒血症患儿s CD14-S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与WBC、CRP的ROC曲线下面积(0.875、0.8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72、-11.398、8.625,P<0.01),sCD14-ST检测脓毒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90%。结论1.新生儿脓毒血症血培养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出生天数是新生儿脓毒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2.sCD14-ST在儿童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指标,是儿童脓毒血症患儿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实验室指标之一,联合APACHE-Ⅱ评分系统,可监测脓毒血症患儿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