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代谢性疾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妊娠期代谢性疾病(Gestational metabolic disorders,GMD)是指一组与妇女妊娠期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Gestational hypertension/Preeclampsia,GHTN/PE)、妊娠期超重或肥胖和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D中各疾病均为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在世界范围内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仅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母婴近期健康风险及远期健康效应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对GMD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某单一疾病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各代谢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及在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全面探讨GMD在我国孕妇中的流行情况以及合并不同类型代谢疾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联合作用,可以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相关卫生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目的]描述目标队列人群中GMD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特征,探讨GMD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及强度,并评价孕期不同代谢指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该孕产妇队列由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于2017年开始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对来院进行孕早期建档检查并符合队列纳入标准的孕妇,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募集进入队列,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孕产期随访。自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参与队列募集且已获得妊娠结局的孕产妇共3321人,在排除双胎及无GMD诊断依据者后,本次研究最终共纳入3265名孕产妇。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前瞻性收集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特征、孕早期不良环境暴露、情绪及睡眠情况、生活方式等信息。对完成问卷调查且问卷填写符合要求的孕产妇,基于常规围产保健监测系统,采集其孕期体重、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相关孕期代谢指标,并定期从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孕期档案电子管理系统中获得其分娩及住院记录等有关数据信息。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在不同特征组孕产妇中GMD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布差异;根据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分别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log-binomial回归,调整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产次、子宫手术史及不良孕产史等混杂变量后,估计GMD中各疾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关联值,即调整后风险比值(adjustedriskratio,aRR),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的代谢疾病或代谢指标异常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联合作用;绘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及特异度来评价各代谢指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并确定各指标的最佳预测界值。[结果](1)本研究中GMD的发生率为47.9%,其中妊娠期超重或肥胖占比例最高,发生率为29.9%,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为18.3%,孕期过度增重的发生率为14.4%。研究对象中GDM的发病率为19.0%,GHTN及PE(包括子痫)的发病率分别为8.9%和3.3%。此外队列中共有11.1%的孕妇被诊断为妊娠期代谢综合征,孕早期和孕中晚期发生率分别为1.9%和10.4%。高龄、高孕产次、较低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被动吸烟、较低的蔬菜及水果食用频率等均为GMD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P<0.05)。(2)本研究中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6%、27.8%和19.3%,在国内外均处于较高水平。其它主要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自然流产、死胎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5.0%、3.7%、5.5%、5.2%、1.4%、1.2‰及3.2%,与我国既往研究中报告的发生率相近。与正常妊娠结局组孕妇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组孕妇的平均年龄较低,家庭收入较高;初产、低孕次、子宫手术史、距离上次怀孕间隔过短、上次妊娠结局为流产等也均为不良妊娠结局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P<0.05)。(3)通过分析GMD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发现,在患有GDM的孕产妇中,胎儿死亡的发生率达到2.5%,发生风险为无GDM孕妇的两倍以上(aRR=2.08,95%CI:1.05-4.09);GHTN组胎儿发育不良、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0.6%和6.8%,约为无 GHTN 组的两倍(aRR=1.85/1.92,95%CI:1.20-2.85/1.12-3.30),GHTN 组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为5.3%,调整混杂因素后其发生风险为无GHTN组的1.94倍(95%CI:1.06-3.53);与GHTN相似,PE可以进一步增加胎儿发育不良(aRR=3.40,95%CI:1.99-5.80)及低出生体重(aRR=6.85,95%CI:4.02-11.69)的发生风险,同时本研究中PE组孕妇早产的发生率达到19.4%,为无PE组的4.52倍(95%CI:2.68-7.62);在妊娠期超重或肥胖组的孕妇中,巨大儿的发病率为8.2%,其发生风险为正常体重组的2.04(95%CI:1.48-2.81)倍;本研究中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特别是孕晚期代谢综合征,也可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aRR=1.99,95%CI:1.31-3.01)。与仅存在单一代谢疾病组相比,同时合并两种代谢性疾病的孕妇组中低出生体重和胎儿死亡的发生率均进一步升高,分别达到6.5%和2.8%,其发生风险分别为无代谢疾病组的 2.02 倍(95%CI:1.18-3.44)及 2.43 倍(95%CI:1.06-5.56);早产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则随着妊娠期合并代谢性疾病数量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当孕妇同时合并三种及以上代谢性疾病时,早产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可达到7.3%和9.4%,且巨大儿的发生风险与代谢疾病数量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4)分析孕期各代谢指标水平及变化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影响后发现,孕早、中期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升高均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孕晚期舒张压升高还可显著增加胎儿发育不良的发生风险(aRR=1.03,95%CI:1.01-1.05)。孕前BMI升高可导致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增加(aRR=1.11,95%CI:1.06-1.17),孕前BMI过低则与胎儿发育不良(aRR=0.93,95%CI:0.88-0.98)、胎儿畸形(aRR=0.93,95%CI:0.86-0.99)及产时并发症(aRR=0.97,95%CI:0.95-0.99)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孕期平均体重增速的升高也可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aRR=11.90,95%CI:3.17-44.63),而孕期平均体重增速较低则可显著增加早产(aRR=0.13,95%CI:0.03-0.57)、低出生体重(aRR=0.06,95%CI:0.01-0.31)及胎儿发育不良(aRR=0.21,95%CI:0.06-0.80)的发生风险。孕早期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yTG)水平的升高可导致胎儿死亡的发生风险增加(aRR=2.40,95%CI:1.35-4.29),而随着孕晚期TG水平的升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及胎儿畸形的发生风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孕中期空腹血糖的降低与低出生体重(aRR=0.65,95%CI:0.43-0.98)、胎儿发育不良(aRR=0.49,95%CI:0.35-0.69)及产时并发症(aRR=0.56,95%CI:0.48-0.66)的发生风险增加均显著相关,孕中期空腹血糖升高可导致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增加(aRR=1.49,95%CI:1.09-2.03);胎儿发育不良及产时并发症组孕妇的OGTT-1及OGTT-2检测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OGTT-1h检测值的升高则与低出生体重(aRR=1.12,95%CI:1.01-1.26)和胎儿死亡(aRR=1.24,95%CI:1.04-1.49)风险增加存在显著关联。随着孕早期代谢异常项合并数量的增加,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持续上升,而当孕中晚期合并代谢异常项计数≥ 2时,胎儿死亡及巨大儿的发生率也均高于单项代谢异常组;巨大儿的发生风险与孕早期及孕中晚期合并代谢异常项数量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2/<0.001)。(5)本研究通过绘制孕期各代谢指标与所关注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发现,孕早期TG对于胎儿死亡、孕晚期TG对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孕前BMI对于巨大儿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3,0.643,0.666和0.641。而与单一代谢指标相比,孕前BMI合并孕期增速对于胎儿发育不良及胎儿畸形均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结论](1)我国GMD的发生率较高,且妊娠期发生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风险较孕前显著升高。(2)GMD可显著增加包括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胎儿发育不良、胎儿畸形、胎儿死亡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严重威胁母婴健康。(3)各代谢疾病或代谢指标水平异常对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相比于单一代谢指标异常,妊娠期多种代谢异常的聚集可进一步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4)孕期某些代谢指标对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单一代谢指标的预测价值较有限,将不同的代谢指标相结合可进一步增强对于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能源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布局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明显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征。要准确、灵活和有效地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进行刻画,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场景分析能够描述随机过程的动态特性,是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的场景分析研究主要采用基于概率
岩石的应力状态变化是引起地表岩石(岩体)破裂,并产生固体地球灾害的根源,相比传统的“点”式应力监测技术,对岩石应力状态的大范围面式监测以及灾变预警是防灾减灾的关键。近年来岩石受力红外观测实验结果与震前热红外辐射观测结果表明,岩石在不同加载阶段的红外辐射变化规律不同,在失稳破裂前存在“时-空-强”异常特征,热红外遥感有可能成为岩体应力与灾变预警以及地应力场动态监测的良好手段。然而,目前对于岩石受力的
7xxx系铝合金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高速列车等众多领域,但由于其合金化程度高,也存在成形性差、耐蚀低等问题。因此,从合金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微合金化或者改变主合金元素比例的方式对其性能进行调整。鉴于一种元素含量的调整往往会对其他元素产生影响,所以深入研究合金组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合金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通过形变影响合金早期析出产物,进而改变其时效析出过程,也是改
番茄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食用价值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番茄果实是研究肉质果实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重要模式植物。糖类对果实的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较多糖转运蛋白家族的基因已被分离鉴定,但是番茄中SFP糖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的功能尚未见报道。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已经鉴定到了许多正向调控基因,但是仍有许多调控机制不清楚。本论文中对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较高的一个SFP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Sl
21CoCrNi钢是一种新型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其Cr的质量分数达到10%,因此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航空结构件。21CoCrNi钢采用双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工艺复杂,而关于其熔炼工艺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热处理工艺变化对其微观组织和强韧性能的影响机理也还不明晰。本文对比了不同种类稀土及A1添加对21CoCrNi钢洁净度的影响,研究了复杂的双回火工艺和低成本的单回火工艺对
研究背景和目的内脏脂肪含量增加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胰腺是内脏脂肪的沉积器官之一。基础研究显示,胰腺脂肪含量的增加可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损害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细胞凋亡等多方面造成胰岛细胞损伤。既往多项人群研究评价了胰腺脂肪含量与糖尿病患病、胰岛细胞功能之间相关性,但结论并不一致。胰腺是腹膜后器官,位置较深,胰腺脂肪分布不均,因此不易测量脂肪含量;胰腺的脂肪含量评估方法也不一致。本研究将通过人
白酒市场复杂而庞大,为维持白酒市场良好秩序,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白酒市场的监督管理。目前对白酒香型、品牌品鉴的评判主要依靠感官品评与大型仪器分析。但这两种主流方法在白酒香型、品牌的区分识别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感官品评带有一定主观性,无法完全实现数据化、规范化;大型仪器分析预处理复杂,操作繁琐。针对该问题,我们将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阵列检测技术应用到白酒区分识别中,构建了5种具有针对性的纳米光学传感阵列
归因于质量轻,优异的阻尼表现,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其在交通航空,消费电子等领域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镁-锡基合金,因其价格优势,优异的蠕变抵抗能力和宽松的挤压环境,正日益受到愈发广泛的关注。然而,高含量锡的添加势必会增加成本且镁-锡二元合金仍旧展现出迟缓的时效动力学及低的塑性和强度,这些均大大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本文是基于Mg-1.0 wt.%Sn合金,通过微合金化(Zn
我国以社区(村)为基本单元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架基本形成,为保障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康发展,应以党建为统领,以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为抓手,确立社区治理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地位,把社区工作者作为干部队伍的后备军,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
目前,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已有较多研究和应用,并开发出相应的专业设计软件,而在高速铁路轨道专业尚缺少相应的专用软件。本次研究基于Bentley平台的MicroStation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根据正线及站线各类常用轨道结构的设计流程,结合中国铁路BIM联盟相关标准,实现各类线下基础上有砟轨道及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的BIM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以及轨道结构模型信息添加、工程数量统计等功能,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