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络痛脾胃湿热证舌与胃粘膜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为了探讨脾胃湿热的证候和舌象特点及其形成机理,本课题选择76例胃络痛(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43例同病脾胃气虚患者和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胃粘膜及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基因相关蛋白、幽门螺杆菌(HP)等为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1.脾胃湿热证以红舌黄腻苔为主,体现了红舌主热,黄腻苔主湿热的普遍规律。但舌红苔黄腻并非本证的唯一舌象,认为与患者体质的强弱、胃气的盛衰、邪气的性质以及湿热的偏颇有关。 2.舌印片MI、MV变化以红舌和黄腻苔最明显;不同证候组中以脾胃湿热证明显。舌苔脱落细胞MI、MV的变化不仅与与舌质、舌苔的变化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脾胃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胃粘膜AI和舌上皮AI增加,以脾胃气虚组最高。说明从正常胃粘膜、实证到虚证的发展过程,细胞凋亡逐步增多,符合中医虚实证候发展的一般规律。 4.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胃粘膜细胞和舌苔细胞的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Fas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不同证候胃粘膜细胞凋亡的调控,与证候形成的复杂性有关。 5.不同舌质的胃粘膜AI和舌上皮AI差异显著;不同舌苔的胃粘膜AI差异不显著,但舌上皮AI差异显著,分别以淡白舌与白厚苔为最高。体现了胃络痛患者舌象形成与舌细胞凋亡具有密切关系。 6.不同舌象的胃粘膜细胞和舌上皮细胞p53、Bcl-2和Fas表达阳性率,呈现相应的规律性变化。舌上皮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表达与舌象尤其是舌苔形成关系密切,可能与舌苔厚度有关;Fas的表达可能在舌象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可能是黄腻苔和白厚苔细胞凋亡的基因基础。 7.HP感染率,脾胃湿热组为最高。但与 AI以及 P 5 3、Bel刁、F明等 的相关性未能得到证实,这可能与胃粘膜不同的病变部位、性质和肥不 同的菌株有关。HP感染阳性者以红舌和黄腻苔为最多,紫舌、淡红舌和 白厚苔为最低;舌苔脱落细胞MI、MV也出现相应变化。这与HP和证候相 关性的特点大致是一致的,体现了证和舌的统一性。 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脾胃湿热证的证候与胃粘膜。证候与舌象的细 胞凋亡的特点,揭示了证、舌形成过程的某些固有规律。 本文对上述结果产生的机理和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等进行了讨论,提 出了本课题存在不足之处。认为开展此项研究对于探讨舌象形成机理、提 口 高诊疗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