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进化为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启的工业化,城市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潮流。相关统计表明,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1.27%,城镇人口比例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过渡型社区”就是在中国快速实现城市化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社区形态。本文所指的“过渡型社区”是指农村拆迁安置社区,强调的是一种过渡性,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过渡形态,最终目的是进化为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在空间形态上来讲,过渡型社区已经是城市社区,但是通过“撤村建居”建设过渡型社区这种形式的城市化并不是乡村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也不是农民自愿选择的过程,剧烈的生活变迁,必然会出现居民的社区融入问题。本研究以社区相关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指导,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过渡型社区居民的社会融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济生活层面的融入,指的是社区能够满足居民基本的生存安全需求;二是日常生活层面的融入,意味着社区能够满足居民社会沟通和交往互动的需求;三是社会心理层面的融入,这是居民社会融入的最高层次。居民的社会融入必须是在经济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全面适应和融入,经过了前两个层次的融入,居民在心理上对过渡型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接受了城市生活的文化观念,实现了在过渡型社区的融入,至此过渡型社区进化为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城市社区。调研发现:在居民的经济生活方面,居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困难,社会保障滞后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居民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在日常生活方面,居民依然注重亲戚联合和邻里守望相助的“人情网络”,但是社会互动呈现浅层次和表面化特征,日常生活冲突和矛盾增加,出现了社会交往的“两个世界”;三是在社会心理方面,过渡型社区居民陷入市民化的困境,对新生活的满意度评价分化严重,缺乏但是逐渐形成新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居民的需求层次来研究社会融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种探索,特别是对失地农民的过渡型社区的融入,了解他们自身的转变以及他们与周围城市居民的融合。通过对居民需求层次的操作化,能够为过渡型社区的居民融入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和方法,便于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为和谐社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