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与个人化之间的平衡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张杨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大众化与个人化之间平衡的美学特征,本文从电影主题选择、视听语言、文化层面等方面作出探讨。第一部分是“契合时代的表达:父子关系的文化重写”。“父子关系”一直是张杨电影最重要的主题,在《爱情麻辣烫》之后他的几部影片重心都是在探讨家庭问题,尤其是其中复杂难言的父子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他的《洗澡》、《昨天》和《向日葵》)恰好构成一部“父子三部曲”。在他的几部作品(例如“父子三部曲”《洗澡》、《昨天》和《向日葵》)中,对父子关系乃至其背后的价值体系、文化认同都有深刻的剖析,在他用胶片讲述的所有父子故事里,几乎都借子女对父亲的“反抗——妥协——理解”这一心理轴线来完成“子”对“父”从叛逆到认同的回归过程。一方面本文从文化市场需求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张扬的意义,另一个方面,张扬所讲述的“子”对“父”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之所以和大众心理能够契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人类共性的心理情结所致。对于这种“契合”,借助于精神分析学上的拉康模型(这里的所谓拉康模型,主要是指拉康的镜像阶段与主体结构的理论观点)做一个普泛化的剖析。第二部分是“折射城市碎片: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寓言”。张杨作为第六代的一员,他影片里的都市生活也显现着青春/个人的生命印记,但同时又不同于大多数的第六代对于都市表达上的边缘化和私语话,他的都市电影是站在城市生活中心那些普通人的立场去完成他个人关于都市的表述,所以,他有关都市的影像表达依然是在大众化与个人化之间的微妙平衡。张杨在表现都市的时候,他的目标是既能快捷地展现出时尚的都市情境,又能传递出都市人们生存境遇。这种自觉的意识定位,决定着张杨都市类型的电影最终呈现出三个方面:一是单纯聚焦高楼大厦、繁华街道、拥挤人群等都市景观;二是有意识地将都市的繁华喧嚣与人性的安宁平静对比着加以表现;三是努力透视都市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对立本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张杨对当下时代的影像化隐语。张杨在反思第五代导演“乡土中国”形象的同时,也审慎地对待都市文明,他从个人的视角反观历史,在都市与现代工业文明边缘上进行自我价值的重构。可以说,张杨的都市电影,反映的不仅仅是客观具象的场景空间和情感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类似美国学者贝尔和范尔涕(Be11 &Valentine )指出的在“家与都市”之间那种“深远且辽阔的共振回响”的作用。第三部分“微妙的平衡:在大众化与个人化之间”。张杨电影创作兼顾商业元素与文化思考,同时又注重个人表达与艺术追求,这一价值取向,不仅仅在体现在张杨电影主题选择方面,更表现在他对电影语言的应用上。首先在叙事层面,与第六代的多数导演不同,张杨的电影叙事在表层上的先锋化实验化的碎片叙事使影片呈现个人化风格,但在更深层次上却隐含着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尊重大众的“影戏”心理。其次在美学风格上,张杨电影中或多或少的呈现出第六代导演普遍的作者电影的倾向,例如自我记录、自传书写等,但他的故事中,对于家庭和人性的思考,是他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支柱,在这里,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也渗透其中。这使得他的影片在色彩、构图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向传统回归的美感。再次是音乐层面,张杨影片中有着多种类型音乐的采纳,流行音乐的情境化、古典音乐的符号化、摇滚乐的生命化是其在音乐运用方面的独特之处。第四部分是“独立制作模式下的电影创作”。研究张杨电影作品,当然不能不谈到罗异和他的西安艺码电影技术有限公司。张杨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票房和艺术之间保持平衡,同罗异及其艺玛电影公司所秉持的原则分不开。而从早期拍摄“父子三部曲”时的低成木小制作,到拥有知名度后拍片资金的增多,张杨身后的电影制作班底也逐渐强大起来。可以说,张杨现在已经有了优厚的拍片条件,但在这种情况下的创作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而使导演个人逐步失去主体性,但张杨在保持自己的主体性这一点上却做得比较成功。他的不时闪现出有效的商业卖点,同时,他仍然坚持用自己的电影思路,始终站在一个中国社会普通人、小人物、甚至边缘人的立场上,来表达不被主流所认同的小人物的人生际遇和生活经历,是自身的创作仍然保持平和、亲切、充满人性感染力。第五部分是“结语”。张杨一直力图在大众与个人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契合点,从而使得电影既能表达个人想要传达的思考与深度,又能在大众接受的层面获得与大众的情感共鸣与交流。在当下国产电影中,一方面,以大投入、大制作、高调造势、高票房回报为标志的“大片”层出不穷,但由于其形式奢华和内容空洞的强大反差使得大片在虚假的市场兴旺的喧嚣中,潜藏着深深的文化危机;另一方面,以贾樟柯《三峡好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先后在国际多个奖项中获得艺术赞誉和首肯,但在国内的票房上却并不景气;在这种背景下,张扬电影的这种艺术选择和追求无疑更值得关注,他的创作思路以及运作模式也给当下的中国电影带来另一种选择和期待。
其他文献
在电脑的各种操作中,我们用得比较频繁的是“另存为”和“打开”这两个操作。但Windows的设计不够人性化,使用这两个操作时,我们常常会展转于硬盘的各级目录。难道就不能让操作
经过多年的“积累”,笔者已经有满满一抽屉的相片了。为了能够让这些珍贵的记忆化为永恒.笔者特意从朋友那借来一台扫描仪,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终于将它们通通化作了硬盘中的一张张
讨论了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吡啶并色色满酮,并优化了反应条件。
本课题以研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为主体,对实际垃圾渗滤液进行连续处理实验,系统考察MBR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各种影响因子pH值、碳氮比、有机负荷和
本文用化学键合的方式合成了含胺基硫脲螯合泡塑,详细研究了其在HCl,SnCl2,KI介质中对铑的吸附行为,及共存离子对定量吸附铑的影响。
设计并合成了11种新显色剂——噻唑偶氮胂酸型化合物。这类试剂可在不同酸度与钯(Ⅱ)配位显色,形成组成为1:1的水溶性配合物。总结了试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用邻苯二甲酸酐与取代苯胺的固-水或液-固非均匀相反应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均相反应,第一过渡金属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与取代酞酰苯胺酸的配合物可按3种类型选择性地制备,操作简单易行
硫脲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铋(Ⅲ)斯钦*巴图董祥林(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呼和浩特010022)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分离、富集、测定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已有不少文章进行报道[1~4]。该法灵敏度
N,N′┐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张士英(上海师范大学化工系,上海201418)吴达俊*杨悟子(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上海200237)N,N′-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是一种新型的溶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对无机
合成了一种新显色剂2-(2’-苯并咪唑偶氮)-5-N-羧甲氨基苯甲酸(BIACAB)并以分光光度——HMO法研究了其不同酸度下的结构。新显色剂对铜,钴,镍的显色,灵敏且选择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