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动物种类繁多,是一个基本未经人类生产活动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但至今尚未见到有关崆峒山昆虫区系、分布及多样性研究的报导。为进一步了解崆峒山昆虫群落状况,正确认识崆峒山昆虫面貌,掌握昆虫种群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从而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资料,并进而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崆峒山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从崆峒山昆虫群落的组成、区系特征、形成机理、多样性及分布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崆峒山昆虫群落种类组成崆峒山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有甘肃省未曾记录种79种,平凉市未曾记录种172种。鳞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目,此2目的科占总科数的45.79%,属占总属数的75.54%,种占总种数的79.54%。鳞翅目的夜蛾科和鞘翅目的金龟甲科为优势科。崆峒山有天敌昆虫有9目、32科、70属、160种。其它种类昆虫与天敌昆虫种类之比为4.7:1,天敌昆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17.60%。由于天敌昆虫及其它有益动物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自然调节机制,使害虫数量长期维持在植被允许受害的域值之下。崆峒山昆虫群落中除了天敌昆虫外,还有一些具有经济、药用、食用、传粉、观赏价值的资源昆虫。2崆峒山昆虫区系特征崆峒山昆虫在区系组成上受所在地区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909种昆虫中有古北界757种,占所采总数的83.28%;东洋界79种,占所采总数的8.69%;东洋-古北界12种,占所采总数的1.32%;广布种56种,占所采总数的6.16%;特有种5种,占所采总数的0.55%。崆峒山昆虫区系组成是以古北界昆虫占绝对优势并有一定数量的东洋界、东洋-古北兼有种、广布种、特有种的较为复杂的昆虫区系组成。崆峒山昆虫群落中的优势目鳞翅目昆虫的区系组成,古北种82.57%,东洋种9.75%,东洋-古北兼种2.28%,广布种5.39%。优势目鞘翅目昆虫的区系组成,古北种94.21%,东洋种3.72%,广布种2.08%。2个优势目均为典型的古北界昆虫区系组成。3物种丰富度指数崆峒山昆虫丰富度指数变幅较大,种类和数量都占优势的鳞翅目丰富度指数最大,d=58.76。鞘翅目丰富度指数d=30.26,位居第二。种类少、数量少的襀翅目、蜉蝣目、蜚蠊目、长翅目、螳螂目、革翅目六个目丰富度指数均为零。膜翅目、双翅目丰富度指数较为接近。丰富度指数的变幅(丰富度最高目指数-丰富度最低目指数)为58.76。崆峒山昆虫的丰富度指数与优势度成正相关。4昆虫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与植被相适应的崆峒山蝶类形成了三层垂直分布现象。碧凤蝶主要分布于海拔1900-2100m的山顶一带。粉蝶科、蛱蝶科、眼蝶科、娟蝶科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1900m的山体中部,灰蝶科分布于1355-1700m的浅山。5昆虫水平分布崆峒山7个主要目昆虫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昆虫的数量和种类有较大差异,阴坡昆虫种类为阳坡种类的2.01倍,阴坡昆虫数量为阳坡数量的3.15倍。6季节变异崆峒山主要昆虫类群种数的高峰期出现在7-8月份,其中金龟甲总科在9月份有1个次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