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 Choice,IC)指对发生在未来不同时间点上的不同结果选项做出选择的决策过程,需要被试在当下的收益、损失,与将来收益、损失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Frederick,Loewenstein,2002)。传统跨期决策理论认为,跨期决策的过程是将两备择选项中相对延迟的价值(大而迟,Large-Later,LL)折扣至相对靠前的时间点,再与相对靠前时间点的价值(小而早,Smaller-Sooner,SS)进行比较抉择;新型单维占优模型则认为时间是与价值等同的维度,跨期决策过程是比较时间维度差异与价值维度差异,并选择差异较大的维度进行抉择。然而“维度说”以建构“维度差”情景,强调“维度内差值”变化的方法质疑“折扣说”,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调节决策主体内、外状态,改变任务类型,以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数据探究跨期决策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目的通过跨期决策任务的行为数据及ERPs信号数据分析、探讨跨期决策心理机制——“折扣说”还是“维度说”?方法对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跨期选择任务测验,以折扣率标准筛选出大学生66人(男性34人,女性32),年龄范围22岁至27岁,平均年龄25±2.79岁。采用3(符号效应:赢、平、输)′2(任务难度:困难、容易)′3(时间类型:一天/三天、一天/一周、三天/一周)′7(脑区:左侧前额、中央前额、右侧前额、中央额-顶、左侧顶叶、中央顶叶、右侧顶叶)四因素被试内设计。电极位置二因素同时纳入分析:6(从前到后六排电极:FP、F、C、CP、P、PO)×3(电极位置:左3、中z、右4)。E-prime2.0编程,采用骰子博弈范式下的跨期决策任务,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得出被试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包及Neuroscan4.5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行为数据结果1.1在跨期决策即时选择反应百分比上,输掉博弈的情境下被试即时选择的百分比(66.34±19.81)显著高于赢得博弈及平局情境下的即时选择百分比(41.26±13.23,50.64±15.76)。1.2在跨期抉择反应时上,赢得博弈、输掉博弈的情境下被试跨期决策的反应时(1125.23±66.53,1191.52±55.19)显著长于平局情境下的反应时(968.79±77.22);困难任务反应时(1421.65±63.81)显著长于容易任务(864.67±57.18);符号效应与任务难度交互作用显著[F(2,65)=124.39,P<0.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容易任务中输掉博弈情境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赢得博弈与平局情境,而在困难任务中赢得博弈与平局情境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输掉博弈的情境。2.ERP结果2.1在输掉博弈情境下左侧前额叶区域困难任务比容易任务诱发出更大波幅的N1与P2;而在赢得博弈下左侧前额叶区域困难任务比容易任务诱发出更大波幅的N1,却在左侧前额叶区域容易任务比困难任务诱发出更大波幅的P2。2.2在不同符号效应下困难任务诱发的N1波幅显著大于容易任务;左侧前额叶区域赢得博弈、输掉博弈的情境比平局情境诱发更大波幅的N1;在困难任务中赢得博弈、平局情境诱发的N1与P2波幅显著大于输掉博弈情境。结论1.在符号效应下跨期决策的心理过程为理性的折扣过程。2.随任务难度增加,在符号效应下跨期决策的执行控制减退,由理性的折扣策略转变为单维占优的启发式策略。3.在符号效应下跨期决策即时选择非冲动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