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广泛使用,多模态逐渐成为当今日常交际的重要手段,信息的传递方式从单一文本变成包含多种模式如音频、视频等的多模态话语。随之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用于分析语篇或交际事件中若干或所有不同符号模态,旨在探索不同符号模态在构建再现、互动及构成意义过程中的融合和衔接。目前国内外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和静态语篇研究,而对动态图像,特别是对动态多模态语篇中的多种符号资源在构建意义时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则比较少。另外,已有的动态语篇研究类型主要为广告语篇或者剧情电影语篇,甚少涉及到纪录片,尤其是环保纪录片。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日益显著的今天,从符号与艺术角度对环保纪录片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选择了现象级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研究该动态多模态语篇中多种符号资源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协同运用,从多模态的角度探讨其成功的原因。本文从系统功能理论的角度,结合视觉语法与电影理论,以Thibault和Baldry(2006)的多模态广告语篇转录框架为基础,并借鉴O’Halloran(2004)的多模态电影符号描述参数系统设计出适用于本研究的多模态转录框架,借助视频分析软件ELAN 4.9.3对纪录片《穹顶之下》中多模态话语的模态、语言符号进行了分层标注和统计。同时通过对Lim(2004)的多符号综合分析模型与张德禄(2009)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的整合与改进设计出适用于本研究的动态多模态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基于《穹顶之下》多模态符号的转录、注解与统计对其展开描述性的动态多模态语篇分析。首先,从语境层面分析影响其多模态符号选择系统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确定其体裁及其纲要式结构。其次,在模型的表达层面,通过该纪录片中不同类型步骤中的多模态符号使用情况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最后,从意义层面分析视觉及触觉符号资源如何在动态文本中建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成意义以及多模态话语形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在该纪录片的各步骤阶段(引子,报告,呼吁)中,由于阶段性的交际目的不同,多模态符号资源的出现类型与比例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报告阶段使用的多模态符号种类最多,变化频率最大。通过各种符号资源的切换和结合,使记录片中演讲者所作的报告更有条理性,理据性和可看性,增加了环保纪录片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在动态语篇意义构建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主辅关系,而是对同一目标从不同视角进行的互补或非互补强化表达交际的整体意义,增强环保纪录片的劝说效果。通过对纪录片《穹顶之下》的具体应用分析表明,本文改进的动态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对于演讲记录片的动态多模态语篇分析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所运用的ELAN软件大大提高了动态多模态语篇转录和统计的效率,对今后的多模态电影语篇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