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砀山酥梨’和’秋月’在内的88个品种进行石细胞含量的测定,然后以’砀山酥梨’和’秋月’杂交的110个F1代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GBS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构建了分子遗传图谱,并通过KW法和ICIM法对控制梨果实石细胞性状进行了 QTL定位研究。梨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果实石细胞QTL定位以及候选基因,为今后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材料,也为其遗传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提高梨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以’砀山酥梨’和’秋月’在内的的8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冷冻分离法对成熟期的不同梨果实中的石细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88个梨品种的果肉石细胞含量平均值为0.227g,其变化范围为0.032~1.024g,变异系数为76%。秋子梨品种果肉石细胞含量总体最高,种间杂交品种最低。(2)基于对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频度分析,同时筛选出’六月酥’、’满天红’、’龙泉19’、’中1A3’、’丰水’等5个石细胞含量低的品种和’金川野生梨2号’、’白皮酥’、’红香酥’、’八月酥’等4个石细胞含量高的品种。(3)对不同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的聚类分析,将所有的梨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砂梨和白梨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秋子梨和种间杂交品种有共同特征。2通过对’砀山酥梨’和’秋月’及杂交F1代群体的果实石细胞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聚类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112份材料分为父本类群和母本类群,频率分析结果显示作图频率分布基本接近正态分布,因此,此杂交后代群体适合作QTL定位。3利用’砀山酥梨’与’秋月’与的110株杂交F1代群体,以GBS分子标记方法构建梨的遗传图谱,构建了一张包含2600个标记位点的图谱,共17个遗传连锁群,覆盖了 1824.11 cM的遗传距离,每个连锁群的长度为0.26~1.14cM,平均长度为0.71 cM,每个连锁群上平均分布153个位点。通过Joinmap5.0分析软件基于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F1群体果实石细胞含量的表型值,利用KW和ICIM法进行了 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出16个QTL位点和2个重要区域。最后通过对16个位点延伸区域内基因以及与2个重要区域重叠区域内的基因进行KEGG和GO分析,找出了苯丙烷合成途径,得到了 16个相关基因并筛选出3个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