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教会教育在安徽的发展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宗教对人们的影响甚大,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也不例外。自从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其强烈的排他性和将理想主义转化为现实的强烈愿望,使它与近代殖民主义往往结合在一起。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涌入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的抵制后,传教士们选择了以创办学校作为突破口。安徽的教会学校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本文着重考察了近代教会教育在安徽的缘起、发展及评价。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安徽教会教育的缘起,介绍了清末基督教在安徽基本发展状况,作为基督教的两大分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由于进入安徽的早晚的不同,传教策略和方式上的差异,它们发展各有特点。在传教士传播福音的过程中,教会与广大民众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安徽各地接连不断的掀起反教运动,使教会的发展壮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举步维艰的时刻,教会通过创办教育来攻破人民的反教心理,安徽各地中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第二部分介绍了教会教育在安徽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1年以前,教会教育得到初步发展,但也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教案带来的影响较大;第二个阶段是从1911年到1922年,教会教育在清末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特点;第三个阶段从1922年到1937年,是教会教育的曲折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教会学校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历了非基督教运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在逆境中教会学校不断寻求改变,先后向政府立案,取得合法的地位,教学活动也逐步走向正轨;第四个阶段从1937年到1945年,是教会学校艰难的发展阶段,由于日军的大举入侵,很多外国传教士在战争期间受到迫害,大量教会学校被迫停办,能继续坚持教学的学校有的迁移到了外省,有的去了皖南山区,这样的学校数量虽不多,但却为抗战结束后恢复教学作了准备;第五个阶段是从1945年到1949年,在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又经历三年的解放战争,动荡的政治局势使教会学校逐步衰落下去,到安徽解放的时候,教会学校先后被人民政府接收,教会学校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纵观教会学校盼发展历程会发现,每个阶段都是各有特点,这些特点的背后受到国内政局、民众心理、传教士的传教策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三部分是对安徽教会教育的评价。一方面指出了它在提高民众的素质,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启发部分民众的觉悟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其侵略的本性,如破坏了中国的教育主权,利用宗教教育麻痹人民的意志等。因此,对待教会创办的学校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总之,在国家大力提倡以教育为本的今天,本文通过对安徽教会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期望能够在某些方面为现代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生态河道坡岸的特点及现状,通过几种类型护坡植被实践,探讨了生态河道坡岸植被绿化应用技术,阐述了生态护坡的质量控制措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文革”是一场浩劫,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虽然它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但是却毫无任何进步意义可言,实际上是大革文化之命,是对文化知识的否定和毁灭,是一场于学术界
当前,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在日益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受到了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类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园林施工管
期刊
本文从跨文化研究、思想史及宗教史的角度,以陆征祥与民国天主教会的关系为主线,以历史的视野来考察和研究具有双重身份的近代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政治与
学位
近年来,绿化工作者大胆尝试,将基建、扩、改工程中要挖的大树进行移植,减少白白砍掉的损失.那么,怎样保证移植的大树迅速成活呢?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施工实践经验进行简要
随着城建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状况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而园林景观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是有效手段之一.从根本来讲北方天气寒冷,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小
今天的运输车必须具备高级的防护能力以抵御士兵在战场上所遇到的各种威胁,而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紧凑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各种地形和战场环境。在这两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的车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