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可有效快捷预测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实现非接触式连续动态预测。课题采用交叉学科理论,从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和设备开发等方面研究有效可靠的煤岩动力灾害预防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煤岩受载电磁辐射频带很宽,不同的频带产生的机理均有差异,受载破裂宏、微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204087)—受载复合煤岩体破裂电磁辐射机理及力电热耦合模型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可有效快捷预测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实现非接触式连续动态预测。课题采用交叉学科理论,从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和设备开发等方面研究有效可靠的煤岩动力灾害预防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煤岩受载电磁辐射频带很宽,不同的频带产生的机理均有差异,受载破裂宏、微观机制也比较复杂。复合煤岩受载产生电磁辐射是由各种辐射机制在不同的加载水平、加载条件下综合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煤岩电磁辐射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改进了天线结构,并进行测试,效果良好;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集合经验模态分解(AEEMD)和改进小波阈值去噪(IWT)的电磁辐射信号去噪算法,仿真及实验结果显示其优越性;对复合煤岩受载破裂各阶段电磁辐射中频信号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显示电磁辐射信号与应力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研究了受载复合煤岩体破裂电磁辐射信号和内部红外辐射温度变化规律及机理,得出了应力、电磁辐射、内部红外辐射温度三者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复合煤岩煤体、顶底板岩的内部红外辐射温度和应力、应变均具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电磁辐射、内部红外辐射温度呈三次相关性;对复合煤岩采用不同速率进行加载实验,电磁辐射信号、红外辐射信号、电荷感应信号三者均呈增大的失稳前兆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通过红外热成像研究,表明复合煤岩和泥岩试样受载失稳破裂表面红外辐射前兆同样呈现一定规律性;考虑复合煤岩样在不同煤样厚度、不同组合比、不同力学参数、不同围压、不同倾角条件下,采用FLAC3D建立了复合煤岩仿真模型,结果显示,应变、弹性模量、切变模量等参数呈现一定规律性,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考虑热损伤,提出复合损伤因子概念,建立了复合煤岩受载破裂力电热耦合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准确性得到提高。论文研究成果对于完善煤岩电磁辐射基础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入揭示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演化机理,完善煤与瓦斯等煤岩动力灾害预测方法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以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开采工艺为主的综合开采工艺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应能力强、环境友好的优点,在我国露天煤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我国露天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具有多煤层、厚煤层、岩性差异大、地质构造复杂的主要特征,造成了综合开采工艺的工作线长度、备采煤量留设位置与保有期、自移式半连续系统布设水平及端帮带式输送机移设步距等主要技术参数优化确定困难,内排动态排土桥和外排出入沟的布置方式及参数确定不合理
随开采深度增加,煤矿冲击地压呈现新特征,深部岩体更趋于破碎成为块系介质,在高地应力和开采扰动条件下,极易发生块系岩体超低摩擦效应,进而诱发冲击地压灾害,据此提出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新概念。以块系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进行了深部块系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研究,建立了垂直冲击和上覆岩层压力共同作用下块体超低摩擦效应动力模型,给出了超低摩擦效应发生的位移和法向力判据,创新研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综掘巷道的支护设备需求增加,但当前的支护方式存在着安全性差,支护效果不好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巷道掘进效率;研究适应巷道工作环境,提高综掘产能,并能够实现掘、支、锚并行作业的支护设备,是矿山机械设备迫切解决的技术难题。根据采矿综掘工作面中煤岩顶板的力学特性,提出设计研究适用于拱形巷道的超前支护装备。通过对拱形巷道超前支护装备工作原理的研究,阐述了拱形巷道超前支护装备的机械系统,
由于原煤破碎、运输、下料、筛分工艺的复杂性,粉尘污染问题一直是选煤厂输煤系统的一项重大技术难点,也是国内外共同关注与重点攻关的难题之一。为了有效降低选煤厂输煤系统的粉尘质量浓度,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输煤系统粉尘运移规律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输煤系统粉尘控制体系。通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气相湍流,建立了气相亚格子湍动能模型;考虑了颗粒相间作用的各向异性和线
风速分布是计算井下巷道瓦斯、火灾气体、粉尘运移规律,温度、湿度分布,传热传质过程的基础,对风速传感器布置及测风仪表研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无外部扰动的矿井通风阻力测不准机理研究》(51574142)的一部分研究内容,针对矿井通风测试中通风参数存在“测不准现象”,利用非接触式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试了巷道流场风流速度,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瞬时速度测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会是我国的能源主体,建国以来我国煤炭工业不同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安全状况。而科学先进的安全开采理念对于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掌握煤炭工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安全开采理念对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影响规律,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与理论计算,构建煤炭工业发展安全状况评价模型,对我国建国以来不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是煤矿防突工作的重大难题之一。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热点研究就是如何准确地预测出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通过现场调研和广泛收集资料,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和工程实例试验等研究方法,对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多因素非线性综合评判预测进行研究。论文对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区域静态预测方法、工作面动态预测方法和工作面
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是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面临的一种由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的复杂动力现象。与单一的冲击地压或煤与瓦斯突出相比,复合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加复杂,预测防治难度更大,给煤矿的安全开采带来了更多的技术难题。为此,本文首先对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的致灾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动力灾害钻屑多指标监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
立井井筒是煤炭生产的咽喉,立井井筒的稳定与安全关系到整个煤矿的正常运转和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本文以南票矿区大窑沟煤矿副井在采空区影响下发生变形与破坏为研究背景,对立井井筒的采动损害机理开展了研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对大窑沟立井井筒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研究,计算得出大窑沟副井最大变形量及其所在区段,分析得到了大窑沟煤矿立井井筒的变形与破坏分布规律;根据大窑沟煤矿立井井筒变形与破坏的实际
煤炭自燃严重影响煤炭的安全开采,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将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喷洒无机盐阻化剂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和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煤炭自燃预防技术。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改善阻化剂的阻化性能是一直以来阻化剂防灭火技术研究的主线。目前,有关阻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非常稀少。本文对Zn2+抑制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自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阻化剂的选择与优化奠定基础。本文以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