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周期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顺周期效应定义为: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并可能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的一种相互强化(即具有正反馈效应)机制。肇始于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后,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数以万亿美元计的经济损失,也触发了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对公允价值会计空前激烈的大辩论。辩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这场前所未有的论战,不仅关系到公允价值会计的前途命运,并且攸关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 受我国市场环境的限制,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了初步引入、有限制地应用和有限制地扩大应用的曲折过程。在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的背景下,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的会计准则谨慎地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明确公允价值的确认和使用原则,成为该准则的最大亮点之一。这一准则的引入不仅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公允价值计量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顺周期效应可能对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和会计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面对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和我国会计计量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如何导致顺周期效应以及顺周期效应通过何种机理传导,运用何种措施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随后采取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论证。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后,主要介绍了顺周期效应概念,公允价值产生的历史背景,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性特点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决策有用性,并以前述概念与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演绎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制。公允价值计量应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而生,并且公允价值取决于市场交易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因其“盯市”特点受市场波动性影响,凭借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影响市场,使得市场交易方根据公允价值传递的信号进行新的决策,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引发顺周期效应,在特定条件下引发或加剧金融市场不稳定。 为了更直观和深刻的分析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的传导机制,本文以雷曼兄弟为案例,对其破产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使得雷曼兄弟持有的资产大幅减值、账面巨亏,从而导致破产。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顺周期效应主要通过资本监管、风险管理和心理反应等机制传导,令市场陷入“资产交易价格下跌、资产价值减计、金融机构核减资本金、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 在进行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之后,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证实了顺周期效应在我国的存在性和影响。针对前文对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传导机制的分析,本文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在特定条件下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是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我国未来的会计发展中应坚持公允价值应用并做适当改进。公允价值的定位应当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之成为超越于具体计量属性之上的计量目标,并综合运用现有的历史成本、市价和估值等计量属性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文具有实践意义的成果是依据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的生成原理和传导机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和具体措施。在我国未来的公允价值应用中,可以通过规范金融资产重分类、完善改进估值技术,健全信息披露、强化对报告主题的监管,以及改进监管评价标准等措施缓解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以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健性,使公允价值计量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并根据本文的缺憾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国内此类以分析典型案例方式研究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文章较少,本文补充了对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案例分析成果,并对我国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建议,使文章具有一定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