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仓山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米仓山北部邻近东西向的秦岭构造带,东侧紧邻大巴山弧形推覆构造带,西侧紧邻松潘-甘孜造山带和北东向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米仓山构造系统受三大构造系统的共同控制。米仓山所处构造位置独特性与其本身地层岩性的多变性最终导致了米仓山成为一个复杂的叠合造山带,文章着重于对米仓山前复杂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的研究,拟定构造变行期次与时问。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米仓山前地层岩性进行研究,划分出米仓山前的主要滑脱层,它们分别是震旦纪的页岩层、寒武纪的泥页岩层、三叠纪嘉陵江组的膏岩层;结合大量的地层剖面对米仓山前的构造几何形态进行研究,判定米仓山由西向东构造特征的变化,以及滑脱层的深度变化,不同的构造特征由不同深度的滑脱层控制,并结合米仓山前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剖面进行等倾角区划分、轴面分析,对其基底逆冲断层的几何形态进行研究,对逆冲断层产生的位移量进行分析。通过对米仓山前晚三叠世须家河地层到早白垩系剑门关组地层进行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到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地层到早白垩世汉阳铺组地层的沉积年限:须家河组沉积的时间定在了从227.4Ma—209.6Ma;白田坝组沉积的时间定在了从199.6Ma—193.8Ma;千佛岩组地层沉积从193.8Ma—175.6Ma;沙溪庙组的地层沉积从175.6Ma—163.6Ma;遂宁组地层沉积时间定为163.6Ma—161.2Ma;剑门关组地层沉积时间定为144.9Ma—140.4Ma;汉阳铺组地层沉积时间最终定为140.4Ma—132.8Ma。通过野外对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地层不整合面进行识别: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地层与早侏罗世白田坝组地层不整合;晚侏罗世蓬莱镇组地层与早白垩世剑门关组地层不整合,大致判断出米仓山隆起的时间。并结合各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和生长地层的识别最终拟定米仓山在印支期和燕山早期各发生一次隆升。通过地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分析,得到米仓山地震剖面位移量分析:测线2004-dlh-001位移量大于28km,测线TNB-04-04-118MIG位移量为28km,测线cross-hb102位移量为16.9km,其中基底逆冲断层产生的时间为印支晚期。最终得出结论米仓山前由西向东构造特征由难到简、位移量由大到小、构造应力有强到弱;中生代以来主要有两期次构造运动分别是:印支晚期与燕山早期,其中大两会背斜在印支晚期基本成型,而燕山早期构造运动促使了通南巴背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