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化学肥料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化肥的长期大量的施用,造成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有机肥由于其肥效持久,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等优势,逐渐替代化学肥料成为解决土壤问题,缓解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土壤是各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含有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病毒生命体。虽然学术界普遍意识到病毒在土壤各种生态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肥料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化肥的长期大量的施用,造成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有机肥由于其肥效持久,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等优势,逐渐替代化学肥料成为解决土壤问题,缓解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土壤是各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含有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病毒生命体。虽然学术界普遍意识到病毒在土壤各种生态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际上对土壤病毒研究的重视程度远落后于流动的海洋环境。本研究依托江西省红壤研究所的长期有机培肥的试验,从水稻产量差异、土壤养分、土壤病毒种群多样性、宏基因组等角度解析不同有机培肥措施条件下稻田土壤病毒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寄主群体协同进化关系,探讨调控病毒微生态系统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有机培肥条件下,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绿肥配施猪粪处理15年(2006年-2021年)平均增产约25.16%(M2)和23.50%(M3);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48.35%(M2)、44.25%(M3);碱解氮51.24%(M2)、45.84%(M3);全氮含量增加55.12%(M2)、50.84%(M3)。但有机培肥对土壤中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作用。绿肥配施猪粪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缓解土壤p H下降。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全磷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有机培肥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水稻产量。(2)长期有机培肥条件下,稻田土壤病毒分布于37个科,微小病毒科(Microviridae)是红壤区稻田土壤主要的病毒类群。M3处理中长尾病毒科(Siphoviridae)、肌病毒科(Myoviridae)、痘病毒科(Poxviridae)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而M2处理中微小病毒科(Microviridae)、矮化病毒科(Nanoviridae)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绿肥配施猪粪(M2、M3)可以显著改变土壤病毒群落结构。(3)长期有机培肥条件下,稻田土壤病毒体注释到44个病毒功能分类单元。蛋白质家族(遗传信息处理)是绿肥配施猪粪处理土壤病毒中最为丰富的功能信息。稻田土壤病毒预测到83个细菌属宿主,获得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军团菌属(Legionella)、芽胞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梭菌属(Clostridioide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7个是土壤中丰富的细菌种属,其中18%的病毒宿主是不动杆菌属。军团菌属(Legionella)是绿肥配施处理(M2、M3、M4)中特有的病毒宿主,在绿肥秸秆还田土壤(M4)中最为丰富的病毒宿主。(4)通过稻田土壤病毒宏基因组基因注释,鉴定出143个独特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基因,基于开放阅读框识别为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其中糖苷水解酶最为丰富,其次为糖基转移酶。综上所述:长期有机培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也可以显著改变土壤病毒群落结构。微小病毒科(Microviridae)是红壤区稻田土壤主要的病毒类群。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病毒的重要宿主,而军团菌属(Legionella)是绿肥配施处理(M2、M3、M4)中特有的病毒宿主。糖苷水解酶和糖基转移酶是稻田土壤病毒宏基因组中最为丰富的基因。
其他文献
盐胁迫通过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使植物生长受损。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进化出了一系列抵御机制,其中细胞内渗透调节物的积累是植物面对逆境胁迫过程的常见反应。脯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在植物应对盐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黑果枸杞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同时也是典型的盐生植物,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其具有抗旱和抗盐的特殊生理特性,是荒漠化防治和治理盐碱地的先锋树种。前期对不同种源黑果枸
燕麦(Avena)是我国北方冷凉地区重要的一年生粮饲兼用作物,田间杂草通过与燕麦竞争营养、光照和空间而影响其品质和产量。作物在与杂草的竞争中会释放一些影响杂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感物质。目前关于燕麦的化感作用国外已有研究,但国内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以5个不同燕麦(二倍体百绿1号和小莜麦、四倍体ZY003622、六倍体陇燕3号和白燕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种子和幼苗水浸提液对5种燕麦田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草莓大棚种植已经在甘肃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产业。二斑叶螨Tetrarcychus urticae作为草莓上的优势害螨之一,更容易在温室的小气候环境中爆发成灾,对草莓生长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在高温和长期施用农药的选择压力下二斑叶螨如何维持其种群,包括相关的生物学特性、体内解毒酶系、高温对其耐药性的变化,本试验设置了36℃、39℃、42℃3个高温对二斑叶螨分别进行2 h、4 h、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R.solani)侵染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目前严重影响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土传病害,而生物防治作为最安全有效的绿色防控方法,受到了生防菌菌种资源有限和生防机制研究匮乏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筛选的一株对R.solani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类芽孢杆菌QHZ11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T1:病土(灭菌土中添加R.solani);T2:病土+普通有机肥;T3:病土+氨基酸有机肥;T4:病土+QHZ1
枸杞根腐病是发生于枸杞栽植区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由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引起,严重制约了枸杞产业的发展,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目前,防控的主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主。然而,化学药剂的密集使用,不仅严重破坏枸杞的风味品质,而且对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也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生物防治成为当前最符合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防治手段之一,也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策略。高效拮抗菌是微生物农药的重要杀菌成分,为枸杞根腐病的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的民勤绿洲黄案滩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区为研究区,分别就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和2006年“关井压田区”压田土壤与邻近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民勤绿洲“关井压田区”不同年份压田土壤与邻近农田土壤的p H值、粒径、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活性碳机碳、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分析探讨了随着“关井压田”不同年份的变化对土
孢囊线虫(Cyst-forming nematode)是一类适应能力强、寄主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的植物寄生线虫,可造成重要作物的经济损失。目前,高寒草甸孢囊线虫的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因此,本研究调查了甘肃高寒草甸牧草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描述了两种寄生在牧草上的孢囊线虫新种,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豆科作物寄生性测定以及潜在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2018-2020年间,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甘肃天祝
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气体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向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是固碳减排的有效措施。据此,本文以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为生物质炭制备原料,以荒漠风沙土为研究对象,按照5种生物质炭添加梯度,在试验样地布置2年后,应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连续6个月定位观测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阐明了生物质炭添加后荒漠风沙
甘肃省武威市邓马营湖盐碱区农田土壤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有盐碱地14.13万公顷,其中耕地占1.87万公顷,荒地占12.25万公顷。此外,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土壤沙化等生态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邓马营湖盐碱地区域生态环境的的恶化。当地典型治理模式见效慢且成本高,加之有关该区相关研究鲜有报道,而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宜改善该区农田土壤盐碱化的改良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磷石膏(TP)、硫磺(TS)
土壤水分是土壤、植被和大气所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联系的重要因子;对表层土壤的水分蒸散和运移以及碳氮等元素的循环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土壤水分可以决定某一地域内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状态和分布格局。土壤水分是水文、生态、农业等众多领域的不可或缺的指标和参数之一;土壤水分在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受到降水、地形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借助于遥感大范围且迅速地获取区域较为可靠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就成为一个新切入点。本文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采用干旱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