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工具,在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旅游容量管理实践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然而,由于旅游容量的复杂性特点,导致旅游容量成为迄今为止在世界上旅游研究中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景区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景区为研究单元,从旅游容量的本质剖析入手,系统探讨了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及其特点和旅游容量的限制性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容量与景区空间结构和游客活动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景区空间结构和游客活动行为的旅游容量研究理论框架(SSTA),并尝试构建了基于SSTA理论的旅游容量指标体系概念框架和旅游容量规划概念框架。
(1)综合国内外旅游容量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旅游容量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容量是指旅游业发展对某一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资源质量、地域社会文化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确保游客满意度、地方居民满意度、满足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开发限度。
旅游容量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可控性和极限性等特征。不同的分支旅游容量有不同的量纲;旅游容量的衡量标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有上下限之分;旅游容量存在普适性指标;不同的景区旅游容量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不同;旅游容量工具的实质在于调控管理。
(2)从本质上来看,景区旅游容量的大小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①与景区的客观条件有关;②与景区空间结构以及由此提供的游憩活动类型和与此相应的游客行为特征有关;③与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有关。
就景区管理方而言,自然旅游容量受旅游地自身条件限制,难以调控和改变;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和旅游地域社会容量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目标和地域社会文化特色制约,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景区管理方难以对其进行调控和改变;游客特征与游客的个人偏好、年龄、职业、性别等个人因素有关,景区管理方难以改变;对于景区空间结构以及由此提供的游憩活动类型和与此相应的游客行为特征,景区管理方则可根据旅游地的资源环境特性进行调控。
(3)在深入研究景区空间结构和旅游活动行为与旅游容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景区空间结构和游客活动行为角度出发,构建SSTA旅游容量理论框架。其核心理念可以表达为:SSTA=f(SS1,TA1)。式中,SSTA代表景区容量, SS代表景区空间结构,TA代表旅游活动类型;SSTA是因变量,SS1和TA1是自变量,因变量可通过等号右边的自变量的调节予以改变。
(4)旅游容量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主要在于管理和调控。旅游容量规划是实施科学实施旅游容量管理的重要保障;旅游容量指标是科学实施旅游容量调控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在SSTA旅游容量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构建了旅游容量规划概念框架系;同时,从经济、社会、自然三大方面,构建了旅游容量指标体系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