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需与外需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ao_xk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各方面学者的观点莫衷一是,有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是典型的外需导向型,通过维持低汇率,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严重依托于欧美发达市场,从根本上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结构性失衡;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内需拉动,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居民从“衣食”到“耐用品消费”再到“住行”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变迁。如果要认清中国究竟遵循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必须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本文结合新开放条件下的扩内需经济发展背景,力求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究竟是外需导向型还是内需拉动型;二、内需与外需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扩大内需并不一定意味着压缩外需,内外需之间也许存在着协调发展、并行不悖的关系。本文通过对1978-2009年以来内需和外需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以及建立修改后的凯恩斯投资函数试图提供内外需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并且对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回归法、协整方法、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以及面板数据估计法对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影响关系进行了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研究。   贡献度的测算结果表明,在需求主体方面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国内需求在1980年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出口,而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外部需求的作用提升,而且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其高速增长过程中,内部需求中的政府消费因素对于产出的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外需导向的增长和增长推动的出口同时存在,说明中国产出增长和出口这种互相促进的作用非常显著。而根据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内需和外需之间并不是相互消长的对立关系。如果扩大内需的结果是造成了政府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或者投资的增加,那么也会直接造成净出口即外部需求的增加,内需和外需互相促进、并行不悖,形成大国经济增长的双驱动模式。   最后本文结合测算和实证结果分析与中国经济的内需和外需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情况与投资环境也将逐步改善,而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节点城市以及沿线主要城市群将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快速崛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赊销这一销售模式已经逐渐走入我国市场,从而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应收账款.如果应收账款管理得好,那么它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积极作用,比如
国家财政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既有利于政府利用财政对社会分工进行宏观调控,又能够减缓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失业等社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我国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的相关问题,有效发挥政府财政投融资职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依据财政学等相关经济理论,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我国基础设施财政投融
对于中国这样存在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将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缩小城乡及区域间收入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