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镜蛇毒组分抗白血病作用的实验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对蛇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日趋重视。各类蛇毒中,眼镜蛇蛇毒的直接杀癌效应最强。研究表明,膜毒素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份。业已证明眼镜蛇蛇毒具有较为广谱的抗瘤活性,但目前研究多限于应用粗毒对细胞株或动物进行的实验,尚未见正式临床试验报告。此外,眼镜蛇毒的抗癌机制还不明了。为了探讨眼镜蛇毒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本文对中华眼镜蛇毒组分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应用MTT法检测证明眼镜蛇毒组分对HL60等9株白血病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毒性作用,IC50为0.0046-4.40μg/ml,且呈较好的量效关系(r为0.66~0.99;P<0.2~0.001)。 2.眼镜蛇毒组分对K562/S、K562/AO2杀伤强度相近,IC50分别为1.86和2.26μg/ml。 3.低浓度眼镜蛇毒组分能增强阿霉素对K562/S、K562/AO2的杀伤作用,表现为IC50下降(分别为2.83→1.48μg/ml;196.55→120.98μg/ml;P均<0.05);低浓度阿霉素亦能增强眼镜蛇毒组分对白血病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说明二者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有协同作用。 4.发现眼镜蛇毒组分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眼镜蛇毒组分能使一定比例的J6-1、K562、HL60细胞及取自病人骨髓的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凋亡率随蛇毒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5.应用RT-PCR方法检测Bcl-2/Bax表达水平,发现眼镜蛇毒组分能使HL60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下调:而Bax变化不明显。
其他文献
调查发现广州大学城投入使用以来,对大学生的体育场馆设施课外使用状况方面研究很少,尤其是针对这样一个大学生高度密集的教育平台,很有必要对它的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现状进行
娟珊牛乳脂率高,乳质浓厚;耐粗饲,耐高温、高湿;单位体重产奶量高,单位食物摄入量产奶量高,与荷斯坦牛进行杂交改良,后代在南方的经济价值可观。
本文对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日本大田花卉的运作模式作了分析研究,着重讨论了其运作模式中的营销模式、物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及信息管理模式,同时对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
目的:分析C A BG(冠脉搭桥术)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HD)合并中度二尖瓣反流(MVR)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行CABG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治疗
通过对睡虎地秦简《日书》中记载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进行系统考察,发现秦时的祠祀活动频繁,地域分布广泛,祠祀对象丰富,但主要集中在人鬼和地祗两个系统,这与当时的社会变革有关。
目的:探析糖尿病诊断中使用血液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健康的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