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水疗是训练或比赛后的一种恢复手段也是康复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在当下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水疗的应用在国内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本研究拟通过对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训练后进行热水浴、冷水浴,以及热水浴-冷水浴、冷水浴-热水浴的不同交替形式,观察不同温度、不同组合方式的水疗,对运动员肌肉物理参数的急性影响以及对运动员反应以及心率等指标的影响,为拳击高水平运动员恢复期选择适宜的水疗方法提供实践依据与理论支持。研究方法:以中国男子拳击队运动员为实验对象(N=9、身高175cm±10cm、体重67kg±10kg、训练年限7-12年)选择在每个星期三(上午休息,下午训练)进行实验。第一周训练后不做水疗干预,第二周至第五周,依次进行热水浴、冷水浴、热水浴-冷水浴、冷水浴-热水浴的干预。热水浴为40℃,2分钟;冷水浴为6℃,2分钟;冷热水-热冷水交替浴时间共计2分钟。水浴时,运动员颈部以下泡入水中,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坐于木桶中。分别在每周三下午训练课结束30分钟后(每周三下午六点钟)即刻、水疗后即刻、分别进行RPE(主观疲劳指数)、肌肉物理参数、反应时、呼吸肌耐力、心率以及纵跳摸高的测试。研究结果:(1)与热水浴相比,冷水浴、先冷后热、先热后冷对于国家拳击运动员训练后即刻的反应时的恢复呈现出较显著的差异(P<0.05),这三种水疗恢复的方式在反应时的恢复上要明显好于其它方法;(2)热水浴在肌肉硬度(肌肉的物理特性)这一项指标的测试中与冷-热水疗交替干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一步的比较中得知热水浴比先冷后热的恢复效果好。(3)在对RPE(主观本体感受)、肺活量、纵跳摸高以及心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发现冷水浴与热水浴以及不同亚组之间对比后P值都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冷水浴、先冷后热、先热后冷对于拳击运动员训练后反应的恢复明显优于热水浴,建议高水平拳击运动员在训练或是比赛前的恢复上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恢复手段,赛前采用以上三种恢复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反应能力(2)热水浴、先冷后热在肌肉硬度的恢复上要优于其他几种方法;在对热水浴与先冷后热进行比较后发现热水浴的效果要好于先冷后热,对于训练后或是比赛后对于硬肉硬度值较大的运动员可以采用热水浴的恢复方式进行运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