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形势下,对科研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科研院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我国的科研院所目前大部分仍处在转型过渡期,往往混合了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特征,原有的管理模式与制度体系已无法适应新的角色定位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必须建立新的更完善的科技安全体系,保护科技秘密和知识产权不受到侵害,保障院所和科研人员的权益,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帮助科研生产活动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本文在众多国内外管理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耗散结构和管理熵理论,对科研院所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科技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与科研院所的管理实践相结合,从愿景目标、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制度体系、组织文化、信息沟通渠道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构建科技安全体系的策略与内容,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具有自我更新和调试能力的科技安全体系,并使其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工作相互协调一致、融合促进。 耗散结构和管理熵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方法论,可以应用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有序度和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参照形成耗散结构的四个条件,本文提出科研院所的科技安全体系应致力于提高系统的开放程度、吸收外部有益信息和能量,使系统保持非平衡态、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非线性动力机制、实现协同效应和相干作用,驾驭内外部涨落因素、引导系统向更完善有序的方向跃迁。本文认为,通过建立明确一致的愿景目标、分工合作的组织架构、更为平等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周密精细又富有弹性的制度体系、和谐共赢的组织文化、贴近畅通的双向信息渠道,可以减少组织中的管理熵(混乱无序),使科研院所的科技安全体系更为有序稳定,更趋近于耗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