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实效作为法学理论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其所关注的重点是法律运行的实际状况和效果。按照凯尔森的相关论述,法律实效的意思是人们实际上像法律规范规定的应当那样行为而行为,规范实际上被适用和服从,人们对法律规范实际遵守和适用。但对于法律规范来说,法律得以得到贯彻的可能性是如何得以实现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即存在人们为何应当遵循该法律规范的理由,推动法律实效实现的条件或方式是哪些?加强法律实效模式的研究梳理,对于丰富法律实效相关理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律实效模式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遵守下被适用和贯彻,发生法律效力,取得法律实效;而影响人们遵守法律规范的理由或根据则是来自其他调整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的推动,在社会其他规范的作用影响下,形成法律实效模式。这些社会规范如政策、习俗、道德等,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同样具有控制性,能够产生规范效力.因而在法律实效模式里,人们在遵守法律规范时除取得法律实效外,还产生其他规范实效。法律实效模式的选择与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价值、利益、社会控制力量等。法律实效模式的特征,则是人之自治性、双重实效性、现实性、自律性。这些特征的归纳由来是:在法律实效模式里,人们的行为是意志自由的体现。基于现实性的考量,法律规范也会因其他社会规范被人们予以遵从,获得法律实效和其他实效,人们遵守法律规范的行为是人们出于自我的认同和接受各类社会规范的约束产生的。法律实效模式可分为习俗、道德、政策等类型。在这些特定实效模式内,法律规范得到人们的遵守具体理由,即人们出于内在良心的认同、人们遵守法律行为是人们长久以来沿袭和重复的行为、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引作用。在这些理由的作用下,人们对法律规范予以遵守,从而取得法律实效。这些实效模式受这些根据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运作状态。法律实效的理论意义在于清楚认识遵守法律规范的推动力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通过对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关联、人们实施法律行为时的利益考量和价值判断等因素的理性分析,能够发现人们遵守法律规范的根据为人们来自内心良心的认同、人们长久以来遵循的风俗习惯、政策的导向指引,从而能够较好的解释法律效力取得法律实效时,影响条件是什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而现实意义则是指在法律实效模式里,人们遵守法律规范的根据,是人们以实际行为认同、接受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不再是强加给人们的外物,而是来自于社会民众的内在认可。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法治的基石必须建立在人们对法律制度体系的自觉认同基础之上。虽然国家的强制性是法律制度体系的保障,但是法律的遵守、适用、实效都需要通过人们的实际行为获得,法治的实现需要人们的自我约束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