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研究认为面型与头颈部相对位置有关,而后者与上气道的形态相关,如果改变头颈相对位置,上气道的形态产生适应性变化继而影响呼吸状态。头颈相对位置可以影响颅面型发育,而颅面型异常发育亦可导致自然头位的改变。然而目前在形态学与功能学研究方面,始终缺少和需要综合评价正颌术式对颅面部形态,头颈相对位置和上气道形态影响的研究。基于以上观点,我们提出假说:单/双颌正颌术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与上气道产生适应性变化,并且改变的幅度具有一定关联。本课题是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分析Le Fort I、BSSO单颌/双颌手术对颅面型及自然头颈姿势位的近期影响和远期影响。方法学上,我们收集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颅颌面外科中心接受正颌手术的患者术前、术后1.5-3个月、1-2年采集CBCT数据并三维分析,以虚拟现实的方式进行立体测量,继而获得对正颌手术和颅面部形态学与功能学更为全面的评价。本课题提案通过伊利诺伊大学学院伦理审理委员会审核(No.#2015-1075)。本课题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leforti前徙对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影响目的:研究leforti前徙术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变化及其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收集leforti前徙术前t1、术后t2(1.5-3个月)、t3(1-2年)的cbct数据,处理分组为leforti整体前徙组和leforti分段截骨前徙组,以nspns(颅上颌角),pns-s_cp(上颌到坐标系冠状面的垂直距离),pns-s_fh(上颌到坐标系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描述上颌颅面型nsl(颅下颌角),l-s_cp(下颌到坐标系冠状面的垂直距离),l-s_fh(下颌到坐标系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描述下颌颅面型,nsc2,cip-s_cp和csp-s_cp描述自然头颈姿势位。用三维测量的方法记录t1/t2/t3的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同一观察者前后相隔一周重复测量并配对t检验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的相关性。结果:入选病例17例,leforti整体前徙14例,分段截骨术3例。同一观察者两个测量时间点前后测量值无变化(p>0.05)。nspns、nsc2-nspns、gpfr-l、l-cip、pns-csp在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fr-l、l-cip在时间点和组别间有交互效应(p<0.05)。spearman相关结果显示:在t1、t2、t3所有指标配对间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leforti对上颌骨颅面型,上颌与颈椎在术后短期、术后长期的测量值都有影响。第二部分leforti前徙对上气道的影响目的:研究leforti前徙后,上气道的改变及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关系。材料及方法:收集leforti前徙术前t1、术后t2(1.5-3个月)、t3(1-2年)的cbct数据,处理分组为leforti整体前徙组和leforti分段截骨前徙组,在第三方软件三维测量上气道形态学指标,同一观察者前后相隔一周重复测量并配对t检验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气道形态学指标与第一部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nsc2在t2/t3与csamin正相关;nsc2术后短期变化和nsc2术后长期的变化与csamin正相关;nsc2-nsl测量值在t2/t3水平上与csamin正相关;nsc2-nsl术后短期变化和nsc2术后长期的变化与csamin正相关,在术后长期改变中,nsc2-nsl的变化与csamin正相关2)gpfr-l在t2/t3时间水平与csamin负相关;3)在术后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中,cip-s_cp、csp-s_cp与气道横截面积负相关.结论:leforti前徙术后上气道总体变化不显著,最小横截面积与颅颈角及颈椎位置正相关。第三部分bsso前徙术对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影响目的:研究bsso前徙术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变化及其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收集bsso前徙术前t1、术后t2(1.5-3个月)、t3(1-2年)的cbct数据,处理分组为单颌bsso前徙、bsso前徙+颏成型或双颌前徙,以nspns,pns-s_cp,pns-s_fh描述上颌颅面型nsl,l-s_cp,l-s_fh描述下颌颅面型,nsc2,cip-s_cp和csp-s_cp描述自然头颈姿势位。用三维测量的方法记录t1/t2/t3的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做差异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的相关性。结果:本部分研究样本为25例(其中bsso前徙8例,leforti+bsso前徙12例,leforti+bsso前徙+颏成型5例)。bsso前徙术(单颌+双颌)对颅面型、下颌前后位置,上下颌与第二颈椎关系都有影响,其中下颌、第二颈椎与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在分组间有交互作用;下颌的前后向位置变化与第二颈椎最后上点的位置变化线性相关。结论:bsso前徙颅颈角减小,第二颈椎最后上点顺应性前徙。第四部分bsso前徙术对上气道的影响目的:研究bsso前徙后,上气道的改变及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bsso前徙前徙术前t1、术后t2(1.5-3个月)、t3(1-2年)的cbct数据,处理分组为处理分组为单颌bsso前徙、bsso前徙+颏成型或双颌前徙,三维测量上气道形态学指标,同一观察者前后相隔一周重复测量并配对t检验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气道形态学指标与第一部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ns-csp与csaavg在t1/t2/t3时间水平都正相关,二者变化值在长期变化(t3t1)也正相关。这说明上颌后部分与第二颈椎的距离对上气道的平均横截面积正相关。从长期变化值来看,nspns、nsc2-nspns与csaavg都正相关。下颌与颅底的关系(l-s_cp)、下颌与颈椎关系(l-cip)在t3水平与csaavg正相关,但在术后近期变化和远期变化未发现其变化值相关性。结论:bsso前徙后,上气道体积增加,平均横截面积增大,气道阻力降低,上下颌与颈椎距离增加与上气道横截面积增加正相关。第五部分bsso后退术对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影响目的:研究bsso后退术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变化及其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bsso后退术前t1、术后t2、t3的cbct数据,处理分组为单颌bsso后退、bsso后退+颏成型或双颌前徙,以nspns,pns-s_cp,pns-s_fh描述上颌颅面型nsl,l-s_cp,l-s_fh描述下颌颅面型,nsc2,cip-s_cp和csp-s_cp描述自然头颈姿势位。用三维测量的方法记录t1/t2/t3的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做差异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的相关性。结果:bsso后退术,包括下颌后退上颌前徙,对上颌与颅底的关系及上颌与颈椎的关系作用具有显著性。而这种作用在术式组间也有差别。相关性分析提示,颅下颌角(下颌颅面型)与颅颈角及其变化值,在t1/t2和t3t1长期变化正相关。下颌距s_cp平面距离和第二颈椎与冠状面距离的变化值,在t3t2,t3t1两个时相差中显著相关,相似的,上颌距冠状面距离和第二颈椎与冠状面距离的变化值间正相关。结论:bsso后退术(单颌+双颌),颅面型(颅下颌角)与颅颈角正相关,颅下颌角增大,颅颈角也会随之增大;气道平均横截面积与颅颈角与颅下颌角差值正相关。第六部分 BSSO后退术对上气道的影响目的:研究bsso后退后,上气道的改变及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bsso前徙前徙术前t1、术后t2(1.5-3个月)、t3(1-2年)的CBCT数据,处理分组为处理分组为单颌BSSO后退、BSSO后退+颏成型或双颌前徙,三维测量上气道形态学指标,同一观察者前后相隔一周重复测量并配对t检验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气道形态学指标与第一部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L-S_FH、GPF R-L与CSAmin间相关性(T2T1)有统计学意义NSC2、NSC2-NSL与CSAavg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颅颈角、颅颈角与颅下颌角的差值均与上气道平均横截面积正相关。结论:BSSO后退,上气道横截面积与颅面型关系密切。第七部分综合比较单颌/双颌手术对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上气道的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单颌、双颌手术组的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和上气道的改变,比较五种术式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收集第一、三、五部分病例。对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和上气道的各项测量指标及其变化做五组间比较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使用SNK法。结果:Le Fort I前徙17例,BSSO单颌前徙组8例,BSSO单颌后退组7例,双颌前徙组(含颏成型)组17例,双颌手术BSSO后退(含颏成型组)20例。:自然头颈姿势位远期改变:双颌手术BSSO后退组增大,在单颌BSSO后退组减小。在术后短期和长期,第二颈椎在单颌Le Fort I,单颌BSSO前徙组向前移动,在双颌(含BSSO前徙/后退)和单颌BSSO后退组向后移动。单颌BSSO前徙组,单颌BSSO后退组,双颌手术BSSO前徙、双颌手术BSSO后退,及单颌Le Fort I五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BSSO组(含单颌、双颌)气道阻力降低。结论:正颌手术纠正颅面型异常,五组间颅面型、颈椎位置有差别,上气道形态学增幅在五组间无差别。综上所述,单颌/双颌手术通过改变颅面型,使自然头颈姿势位发生改变,继而上气道产生顺应性变化,虽然尚不能说明手术分组间气道改变值有差异,但是观察到,上气道的有朝改善呼吸功能改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