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64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和图像质量高等优势。经文献检索,尚未见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周围型肺癌的报道。为此,本研究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较大样本量周围型肺癌进行研究,旨在明确其CT灌注成像特点及肿瘤不同组织类型、大小、分期及有无坏死等对肺癌CT灌注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94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以及对邻近结构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测定病灶时间密度曲线(time attenuation curve,TAC)、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及血容量(blood volume,BV)等参数,并作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94例肺癌TAC可分六种类型,以Ⅱc(47.9%)型为主。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TAC存在差别,腺癌和鳞癌均以Ⅱc型为主(分别占49.1%和51.9%),小细胞癌以Ⅰa型为主(50.0%)。肺癌perfusion值为58.9±45.8(ml/min/ml),范围5.9~243.0(ml/min/ml);PE值为55.2±41.7(Hu),范围10.4~231.6(Hu):TTP值为35.1±10.7(Sec),范围12~60(Sec);BV值为31.2±22.2(ml/100g),范围3.9~113.8(ml/100g)。perfusion、PE及BV值从小细胞癌至腺癌及鳞癌依次降低;而TTP值以鳞癌最高,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最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30mm者的perfusion、PE及BV明显高于>30mm肺癌,而TTP较>30mm者小(p<0.05)。早期肿瘤perfusion、PE及BV值明显高于中晚期肿瘤(p<0.05)。有远处转移的肺癌CT灌注值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有坏死肿瘤的perfusion、PE及BV小于无坏死肿瘤,而TTP则大于无坏死肿瘤(p<0.05)。坏死部分perfusion、PE及BV均显著低于非坏死部分,但TTP较非坏死部份长(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64层螺旋CT灌注值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大小、分期及坏死等有一定关系。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地评价肺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方法,对预测肺癌的临床预后和评估抗肿瘤治疗有一定的价值。目的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无法动态观察活体组织血管生成及其功能状况。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较传统病理学方法具有无创和经济的优势。经文献复习,尚未见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肺癌血管生成的报道。为此,本课题拟探讨肺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以期建立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估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材料和方法对4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及分子病理学研究,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5岁。记录肿瘤CT形态学指标、强化值及灌注值;观察肿瘤病理学特征,并以CD34单克隆抗体为标记、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MVD;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CT灌注值和ΔCT值与肺癌MVD的相关性。结果42例周围型肺癌MVD为45.7±18.61,范围18.8~86.3(条/0.723mm~2),;实体生长肺癌微血管分布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①肿块周边和中央密度均较高(27.5%);②肿块周边血管密度高,而中心血管密度低(35%);③肿块周边和中央密度均较低(37.5%)。MVD在不同组织学类型有差别:腺癌最高(53.7±18.8,范围27.8~86.3),其次为腺鳞癌(38.5±3.5,范围35.8~40.8),鳞癌较低(33.2±9.4,范围23.3~46.2),大细胞癌最低(19.5±2.1,范围18.8~21.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不同分化程度MVD无显著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肺癌MVD(54.1±18.2,范围30.8~86.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42.5±17.7,范围18.8~78.3)(p<0.05);有坏死肿瘤MVD(28.6±8.1,范围18.8~36.3)显著低于无坏死发生肺癌MVD(52.6±17.5,范围21.2~86.3)(p<0.05);perfusion、PE及BV三灌注参数均与MV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0.670,0.765,p值均<0.05;ΔCT值与灌注参数呈正相关,但其与肺癌MVD的相关性(r=0.639,p=0.000)较CT灌注参数低。结论肺癌MVD在不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间存在差别,发生坏死肿瘤MVD显著降低;perfusion、PE及TTP与肺癌MVD呈正相关,其中以BV与MVD的相关性最高。64层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价周围型肺癌微血管生成,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