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泀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它也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多,他/她的语言发展就会越快,语言水平就会更高。词汇量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发展。词汇的掌握和应用是语言习得者(学习者)提高自身英语语言技能的必备条件。然而,在英语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中国高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学习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更大词汇量是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二语习得中广泛的阅读能促成“词汇附带习得”。而对这一术语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人们较多地认同Laufer(1998)的界定,她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而言的,“刻意学习”(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指学生刻意地背记单词,如通过背词汇表,或者作词汇练习来记忆单词;而附带习得则是学生在进行其他学习任务时,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等,附带习得了单词。本文只针对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进行探讨,旨在借助词汇附带习得理论指导学习者,使其在以后的词汇学习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深加工,并逐步内化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有效学习词汇的目的。从文献综述来看,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范围较广。从调查的因素来说,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有关二语阅读中影响附带词汇习得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学生猜词能力的影响,阅读材料中语境线索的影响等等。但是作者发现对阅读任务这一可能因素的研究较为少见。另外,以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这一广大的英语学习群体为受试对象的研究鲜有论述。由此,作者以Laufer和Hulstijn提出的“投入量假设”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主题熟悉度设计了阅读实验。本实验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60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者,探讨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现象,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可否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 2)如果学生能够习得词汇,那么词汇附带习得中,是否高投入量的任务比低投入量的任务更有利于词汇的学习? 3)不同的背景知识和主题熟悉度因素是否对词汇附带习得有影响?怎样影响?本项研究是通过一项实验、两项测试完成的。参加实验的60名受试者按不同阅读任务分为两组,每30名学生为一组,两组的受试者要求分别完成两项投入量不同的任务:一组“阅读之后回答问题”;另一组“阅读之后用生词造句”。每一项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取决于受试者对目标词能否理解。两组受试者分别用15和20分钟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受试者完成任务后,再对目标词进行“即时测试”。一周后进行“延时测试”,其目标词不变,但顺序被打乱。两次测试都未事先告知受试者。本文通过测试收集了学生对目标词的掌握情况然后运用社科研究统计软件包SPSS,12.0版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最后证明了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能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受试者确实能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习得一定数量的词汇。2)不同的阅读任务对于词汇附带习得有显著影响,投入量高的任务比投入量低的任务导致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好。3)不同的背景知识和主题熟悉度对于词汇习得也有明显影响,学生在阅读内容熟悉的文章时词汇习得更加显著。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佐证了“投入量假设”理论。其实践意义在于,在词汇教学方面为广大外语或第二语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方法,即以词汇附带习得为基础,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需要设计专注量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作者针对当前国内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对学生来说,扩大词汇量不应该仅仅依靠背诵枯燥的词汇表,广泛阅读是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对教师来说,在学生阅读时进行一定的宏观指导,如阅读目的的引导、猜词能力的培养等,则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