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是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呈梯度、依次序开展的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历了数次高潮,具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而在中国内部,改革开放以来,继东部地区凭沿海地理优势率先承接国外产业移入并迅速实现经济腾飞后,随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和产业发展环境的日益紧缩,一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开展的区域产业转移大潮也随之兴起。区域产业转移在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研究价值。它既是帮助落后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又是推动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向均衡化、合理化迈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持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的区域产业转移,主要特指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衰退型产业转移(区别于扩张性产业转移),这也是实际经济中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一类区域产业转移。从整体上看,该类型产业转移的开展,是在内部与外部两种力量作用下的综合结果。其中,内部力量主要指与产业转移直接相关的各方主体(产业转出方、承接方,政府、企业等)对产业转移的利益动机,以及由此形成的正面推动力或负面阻滞力,本文将这些动机与力量归结在一起称为区域产业转移的内部动力机制,它对转移开展的规模与程度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外部力量则是指一国或地一区在社会人文、空间地理、经济传统等方面特点对产业转移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将其归结为区域产业转移的外部因素,它同样会对转移的实际开展形成正面或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将研究重心聚焦于当前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开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影响因素,特别是那些植根于中国实际、具有一定地域特殊性的机制特点和关键因素。在现有成果中,从现实国情角度出发对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特有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的专门研究尚显不足,特别是缺乏对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差异环境下不同类型产业转移的比较分析。本文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以期对该领域研究做出一些有意义的创新性拓展。在具体行文结构上,本文首先对有关产业转移问题的国外经典理论和国内研究进行了有侧重的回顾。对前者的回顾主要选取了五大产业转移经典理论,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中进行运用的可行性和可能遇到的独特国情影响;对后者的回顾则有针对性的选取了两次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学术争论进行剖析,试图找出其与本文研究的相通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内部动力机制与外部影响因素两大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独特性。内部动力机制分析以当前中国区域间工业部门结构特点为切入点,研究了在此现状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产业转移多重动力机制,包含转出方企业与政府、承接方企业与政府四大主体动机。在这种经济层面动机之外,本文还专门研究了当前中西部地区工业部门结构特点下,区域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层面需求加入到动力机制分析中去。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从空间地理、要素流动和产业集聚三方面展开,分别探讨这三大具有国情与地域特殊性的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中国的区域产业转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其中,空间地理因素主要研究中西部地区内陆地理劣势对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天制约;要素流动因素侧重于探讨东部与中西部间劳动力要素流动对资本要素流动的替代性和抑制性;产业集聚因素重点分析东部地区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同构现象对东部企业外迁动机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最终得出核心结论:受当前东部、中西部工业部门结构特征的影响,区域产业转移在推动中西部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方面的经济动机小于一般的国际产业转移,而在提高中西部劳动就业吸纳能力方面的社会动机大于一般的国际产业转移;植根于中国区域经济特点和中国特有国情的三大外部因素,则从不同方面都会对中国区域产业转移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深入广泛开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