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尤其是融资优序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实证研究中曾得到一些支持数据。然而,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异象”,最显著的是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中的股权融资偏好。现有的关于这一融资偏好的研究,很少涉及甚至忽视了从公司财务角度的分析,并且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使用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来分析西方国家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异象,这也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异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而在国内,尚未有人使用行为金融理论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因此,本文尝试初步引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试图利用“市场择时”(MarketTiming)理论来对此进行解释,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理论上的扩展。
中国股票市场的种种数据表明,市场价格水平从整体上来看长期存在着对基本价值的偏离。而经过实证检验,本文认为中国存在着上市公司根据市场价格水平进行市场择时的现象。因此,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长期整体高估可以用来部分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通过比较中外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特征,指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优序理论相背离,呈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第二章在对国内学者关于这种融资偏好的研究作出总结和评述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从宏观和产业两个层面检验了“市场择时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第三章则探讨了这种融资偏好异象对市场整体及公司个体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改进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