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学研究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庄子》成书到现在,研究者代不乏人,故而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庄学。我们研究庄学,不仅要从逻辑线索出发,精细地研读、离析《庄子》这部书,挖掘庄子思想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更要从历史线索入手,去探索它的学术发展脉络与特点,探讨它与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社会思潮、士人心态、文学创作的关系,以期窥探庄学在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构建过程中的贡献。本文即试图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出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学发展之全貌和轨迹做出探讨。 全文分为十个部分,即引言、九个章节和余论。引言对庄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理性精神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庄学的发展概貌。先秦两汉是庄学的潜行期,文人士子一方面从学术纷争的角度关注庄子,一方面把庄子思想作为宽怀的慰藉。这些内容对于深刻理解庄学思想和把握庄学发展脉络是必要的。第一章《汉魏之际庄学的勃兴》,历数了汉末建安及三国魏正始时期庄学渐受礼遇的过程。建安文士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开启了庄学的价值,他们达生贵性的浪漫情调和对《庄子》内容的反复称引,成为其后庄学大盛的前奏。正始玄学的兴起预示着社会思潮的转变,庄学借玄学之东风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第二章,《竹林七贤和他们的庄学情节》。本文认为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的竹林名士将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与追求自然率真的人生相结合,运用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他们实践了《庄子》“无用为用”的人生哲学,将哲学的理论化为生存的智慧,深入挖掘了庄学的政治实用价值,张扬了庄学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倡导并推动了一场以庄学为重要内容的社会思潮的到来,为魏晋时期庄学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促进了庄学传播“从个体传播到群体传播”、“从直接传播到间接传播”的转变。七贤的庄学情结也折射出魏晋士人对庄子由“豁情”到“怡情”又到“钟情”的变迁。 第三章,《西晋时期庄学的大炽》。庄学在西晋的流传出现云蒸霞蔚的繁盛景象。研读《庄子》蔚然成风,士人的言谈以《庄子》为指针,举止以庄周为“模则”。同时注释《庄子》者也星罗棋布,涌现出崔譔、司马彪、向秀、郭象等诸家注本,形成了庄子的诠释之学,标志着庄子学术体系的初步形成,在学术领域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