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洪泽湖段为研究对象,以流域内152个水文站1956~2012年长系列降水、径流资料为基础,在对区域内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历史旱灾情况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域枯水期降水、径流演变规律及缺水态势进行探究。通过Mike Basin软件建立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分行业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枯水期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枯水期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区域枯水期降水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较大(1100~1200mm),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偏小(800~900mm),九十年代初到21世纪降水量增加且变化波动较大(900~1100mm);枯水期径流量变化与降水基本一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率较缓慢,约为0.61m3/10a(连续3个月枯水期)和0.22m3/10a(连续5个月枯水期),并存在着42a左右的演变周期。(2)枯水期缺水态势。研究区域连续3个月枯水期(12月~2月)20%、50%、75%和95%保证率下的缺水量分别为0、0.29亿m3、1.90亿m3和2.98亿m3;连续5个月枯水期(11月~3月)20%、50%、75%和95%保证率下的缺水量分别为0、0.48亿m3、3.62亿m3和5.69亿m3。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得分为-0.17分,略低于一般水平0.1分,水资源总体状况良好,但特殊干旱年抗风险能力偏弱。(3)枯水期水资源配置方案。现状年(2012年),以起调水位17.21m,正常蓄水位17.5m作为基本配置方案,该方案下除97%、95%典型年份以外的其他典型年份能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预测年(2020年),以起调水位17.21m,正常蓄水位18.0m作为基本配置方案,在该方案下,各典型年行业供水保证程度均达到100%。论文研究成果为探索淮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流域枯水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法及调度方案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