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公共交通是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积聚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正展现出其在满足城市居民通勤需求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与此同时,当前特大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置以道路“同质性”假设为基本前提,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滋生出局部拥堵这一新型交通拥堵问题,阻碍了城市车辆的畅通运行,降低了通行效率。北京市的公交车在站点处停靠对局部拥堵的影响情况如何,未来规划中如何优化公交资源配置尽量减少甚至规避局部拥堵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资源经济学与交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当前北京市常规公交车站点停靠所形成的局部拥堵的特点,解释了北京市公交车站点停靠形成局部拥堵的成因,从公交线路的规划和公交站点的设置两大因素出发来解释其对局部拥堵的影响。传统的公交线路规划中对道路的“同质化”假设,与周边的土地开发模式不匹配,使得过多的公交车在站点处停靠增加了路段的通行压力。公交站点的设置情况对于局部拥堵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实地观测数据的总结对比发现公交站点的类型、一条线路是否连续多站点占用机动车道以及公交站点是否设置在交叉口附近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局部拥堵。为了清晰的描述公交车在站点处停靠对局部拥堵的具体影响过程,本研究用数学符号的形式来量化表达了不同站点类型下公交车在减速进站、站点停靠和加速出站过程对路段通行状况的影响时间,形象的表明了不同站点类型下的局部拥堵作用机理。速度的大小是衡量路段拥堵的重要指标,速度的变化反映了站点停靠公交车对道路局部拥堵的影响。通过修正传统的美国联邦公路局(BRP)路阻函数模型,加入公交车在站点停靠这一道路阻抗因素,进行相关变量的选取,模型的搭建和参数的界定,最终得到了加入公交站点停靠这一阻抗因素的路阻函数模型。基于改进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北京市环线公交站点,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常规公交车在站点处停靠对道路局部拥堵影响显著,不同类型的站点影响不同,直线式站点处公交车在站点处停靠使得道路通行速度降低幅度达到29.2%,港湾式站点处速度降幅为12.8%。此外,通过改进的模型测算的路段通行速度与定性分析时实地测算的速度非常接近,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根据速度差异计算不同站点路段出行时间价值损耗,然后将不同站点对乘客出行时间价值的损耗加入重新设计选型优化模型,利用此模型来选择更加适合不同人流分布特点的公交站点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