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鼠牙胚间充质细胞牙源性潜能维持的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齿是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器官,牙齿损伤和牙齿脱落已成为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牙齿缺失会导致咀嚼、语言和美观等方面出现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现有传统的牙齿修复方法,存在使用寿命短、使用感受差、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因此,如何获得在功能和形态上类似天然牙齿的再生牙齿成为目前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牙齿的发育依赖于来自口腔上皮和周围的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受到各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在牙齿形成过程中,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其中一种组织产生诱导信号,另一种组织接收并响应信号,前一种组织具有的诱导能力称为牙源性潜能(odontogenic potential)。上世纪的经典重组实验证实了牙源性潜能首先出现在牙胚上皮中,继而在蕾状期(embryo day 12-13,E12-13)转移到间充质中。可见,早期的牙胚上皮可以诱导牙源性或非牙源性的间充质形成牙齿;而蕾状期之后的牙胚间充质可以诱导牙源性上皮或非牙源性上皮形成牙齿。由此,帽状期E14.5的小鼠牙胚间充质细胞常常作为构建再生牙齿的诱导信号细胞来源。然而,新鲜分离的牙胚间充质细胞数量十分有限,大大制约了再生牙齿相关的体外构建研究。本课题组此前已发现E14.5的小鼠牙胚间充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易丧失牙源性潜能(MEF培养基),通过初步优化也仅可以在体外持续维持其牙源性潜能48小时(无血清KSR培养基,knockot serum replacement,KSR)。为进一步延长体外培养的牙胚间充质细胞牙源性潜能的维持时间,明确体外培养过程中牙源性潜能变化的机制,本课题中我们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牙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对优化前后的体外细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从而解析体外维持牙源性潜能的关键因子,为全牙再生中启动诱导成牙信号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培养体系,即无血清新型培养基(简称NM)。通过与MEF(DMEM+10%FBS)、KSR(DMEM+20%KSR)两种培养体系的对比,我们对分离的E14.5牙胚间充质细胞在三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通过实时定量PCR鉴定细胞中成牙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收集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的体外培养细胞,与E14.5无诱导能力的牙源性小鼠牙胚上皮重组获得重组牙胚样品,继而移植到小鼠肾包膜中进行重组样品的成牙能力鉴定。重组样品移植3周后被取出,并进行相关的成牙情况检测及组织学鉴定。此外,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间充质细胞样品转录组之间的差异,从而尝试解析牙源性潜能维持的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牙胚间充质细胞在MEF和KSR培养基中贴壁生长,形态呈长梭形;在NM培养基中细胞成簇,培养4天后部分细胞悬浮成球,这说明NM促进细胞悬浮培养,可以模拟立体培养环境。我们进一步发现,牙齿发育相关基因Dlx2、Lhx6、Lhx8、Msx2、Msx1在NM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MEF和KSR组。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NM中间充质细胞在成牙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梯度下降,特别是Msx1的表达量下调了40%,这些数据说明了NM中体外培养的间充质细胞的牙向发育的相关能力在传代过程中逐渐丧失。重组实验移植物的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在MEF和KSR培养基中体外培养24小时的牙胚间充质细胞,分别与E14.5牙胚上皮重组后均可以形成牙齿,且成牙率为100%,但体外培养时间超过24小时的间充质细胞与E14.5天的牙胚上皮重组后无法形成牙齿。在NM中培养1、4、7天的细胞与E14.5天的牙胚上皮重组后均获得了牙齿样结构,且呈现了较高的成牙率,分别为83.3%、58.3%和66.7%,但是NM组中传代后的细胞参与构建的重组样品无法形成牙齿。转录组测序数据显示,体外培养牙胚间充质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及培养时间点呈现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其中,NM条件下培养4天的细胞组(NM成牙组)和MEF条件下培养4天的细胞组(MEF不成牙组)中Bmp4的表达呈现显著差异,即Bmp4在成牙组中呈现表达水平较低,而在不成牙组中呈现表达水平较高。为了明确Bmp4在成牙能力中的作用,我们分别对NM成牙组和MEF不成牙组的培养体系里添加了BMP4蛋白和BMP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DM(dorsomorphin),体外培养4天后收取细胞与E14.5牙胚上皮重组并移植到肾包膜中。3周后,我们发现NM成牙组在添加了BMP4后,成牙率由原来的90%左右降为0,而MEF不成牙组在添加了DM后,成牙率由0升高为50%。这一结果说明,BMP4蛋白的添加会抑制体外牙胚间充质细胞牙源性潜能的维持,而抑制BMP通路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外牙胚间充质细胞牙源性潜能的维持。由此可见,Bmp4在调控牙胚间充质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成牙能力的维持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我们优化的NM无血清培养基,能够在体外维持牙胚间充质细胞的牙源性潜能7天,并有效提高了与E14.5牙胚上皮重组的成牙率。根据转录组测序发现,优化前后的MEF培养体系和NM培养体系中的间充质细胞在基因表达上呈现显著差异,并明确了Bmp4对调控体外培养的间充质细胞的牙源性潜能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不仅为牙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构建再生牙齿提供了维持诱导成牙能力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其中人脸识别最受人们的关注。在人脸识别应用中,活体检测通过人脸关键点定
目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是一种重要的人猪共患病原菌,可导致非可逆性脑膜炎、休克,甚至猝死。中性粒细胞,也被称为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作为防御细菌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细菌性脑膜炎中发挥重要作用。核糖体蛋白SA(Ribosomal protein SA,RPSA)作为细胞表面受体,在病原体粘附到宿主细胞的过
视觉艺术是一种可以观看欣赏的艺术作品,它涉及包括绘画、建筑、摄影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同时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流连于美术馆、画廊、艺术展览馆等地。因此,使用计算机方法帮助非艺术专业人士理解和欣赏视觉艺术作品变得愈发重要,众多国内外研究者也聚焦于视觉艺术图像分类与分析的研究中。现有工作通常使用深度学习方法,采用全局与局部特征相结合、提取图
高超音速边界层状态(层流-湍流)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推进、热防护等方面。因此,对高超音速边界层转捩的研究十分必要。高超音速边界层转捩的第一个
向心与离心的实质便是地方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的互动结构,也是中央权力再集中的过程。而民族主义话语的出现则构筑了二者复杂的现实结构,从“天下”到“国家”的过程便是人们民族观念不断演进的过程,也是以民族主义弥合适应民族差异的过程。本文无意事无巨细地描述出民族主义话语下向心与离心的全过程,也并非想强调边区风物展本身会具有多么划时代的转型意义。而是希望通过对边区风物展的解析,将一个已被历史遗忘的小展览置于由
股权众筹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融资模式,有着普惠、高效、低成本的先天优势。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滞后,使得股权众筹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许多法律问题。本篇文章便是针对股权众筹活动过程中有关信息披露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司法案例及国内外立法现状,提出完善建议。文章按照以下思路行文:开篇先是介绍了股权众筹及其几种典型模式,股权众筹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间的比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的
肠道病毒是一种小核糖核酸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单股正链RNA。肠道病毒能够引起手足口病、脑炎、心肌炎、急性弛缓性脊髓炎、肺炎和细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因此,迫切需要广谱抗肠道病毒药物来治疗肠道病毒感染。FNC(2’-氟-4’叠氮-胞苷)是一种小的核苷类似物抑制剂,在之前的研究中,FNC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抑制HIV-1感染(并已在中国进入II期临床试验)、HCV和HBV病毒感染,且有研究证实FNC能
表观遗传学是在基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研究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一门学科。所研究对象是染色质的DNA和组蛋白化学修饰,例如组蛋白乙酰化、DNA甲基化等。它们相互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控制细胞表型;其修饰异常会导致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种疾患的发生。BRD4含有两个溴结构域和一个超末端结构,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阅读蛋白质。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其溴结构域识别乙酰化的组蛋白,在高乙酰化和转录活跃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网络的管控能力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结构和其上所承载的越来越多样的业务。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
薯蓣皂素是广泛存在于薯蓣属植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防止病原菌侵害、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生物学功能,同时也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