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社会排斥是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在近几年也已逐渐走进心理学的视野,成为心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学校集体活动中,社会排斥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在学生时代曾有过排斥他人或被他人排斥的经历与体验。相对于校园欺凌,校园排斥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带来的伤害不太明显,很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但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阶段儿童来说,校园排斥所带来的伤害对其脆弱的心灵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无法估计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本研究使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心理学研究方法,搜集了校园排斥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校园排斥的表现及归因,编制了一套适合3-6年级小学生的校园排斥问卷,并进一步提出了防范校园排斥的探索性建议。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剖析了校园排斥的结构维度,自行编制了一套3-6年级小学生校园排斥问卷,因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有限,理解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本研究仅以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群体进行分析。通过预测与正式施测,收集数据,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信效度良好的3-6年级小学生校园排斥问卷,并探讨了校园排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其次,在访谈结果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搜集小学校园情境中校园排斥的具体案例,尝试以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从个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对校园排斥现象的归因进行探析。结果显示:(1)自编的《3-6年级小学生校园排斥问卷》由校园被排斥和校园实施排斥两个分量表构成,其中校园被排斥分量表包含了4个维度,分别为:被拒绝、被忽视、被中伤、被差别对待;校园实施排斥分量表包括了4个维度,分别为:拒绝、回避、中伤、差别对待。(2)《3-6年级小学生校园排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3)3-6年级小学生校园排斥问卷得分在性别、年级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本研究通过访谈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证实了校园排斥现象的发生与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分别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最后,为了改善校园排斥的现状,本研究从以上三方面的归因角度出发,提出了防范校园排斥的探索性建议,以便能够从最大限度上降低校园排斥发生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