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耕地资源利用面临着经济社会需求加剧与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吉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仅影响到本地区的发展水平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吉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了解现阶段吉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发展状况以及影响耕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障碍因素,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地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本文在整理与剖析国内外耕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吉林省2009-2018年的耕地利用结构、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耕地资源可利用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目前吉林省耕地利用主要面临着乡村劳动力素质不足、耕地生态承载力相较于过去明显下降与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稀缺理论为理论指导,运用DPSIR概念模型构建吉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TOPSIS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9-2018年吉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2009-2018年间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综合贴近度由2009年0.4145上升至2018年0.5882,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也由不可持续阶段上升至可持续初级阶段。从各准则层角度看,驱动力、影响与响应子系统在研究期内贴近度都有了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虽然总体数值有所下降,但自2015年后上涨趋势明显;状态子系统的变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呈锯齿状波动,但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从障碍度角度来看,土地垦殖率、复种指数、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劳均农业产值以及人均水资源量等指标是影响吉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其主要集中于压力与状态子系统中。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划定不同层级的耕地环境敏感区域与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来推动耕地休养与肥力提升,将农村环境治理分为耕地环境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大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以提高农业产值,通过“开源”与“节流”的方式保证吉林省耕地用水,这对提升吉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