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与文化在继两汉之后的又一历史高峰,其疆域之辽阔,经济之发达,文化之繁荣使之堪称盛世。陶瓷手工业也在唐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制作工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釉下彩绘瓷工艺的成熟运用。从隋代的邛窑到唐初的青花瓷,再到唐中期的长沙窑,本文立足于唐代彩绘瓷的这三个典型代表,着眼于这一时期全国彩绘瓷的生产以及烧造工艺,试图勾勒出唐代彩绘瓷窑群的发展关系,并通过它们反应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论文的探讨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第一章“绪论”,介绍釉下彩绘瓷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与现状,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方法及研究现状,指出研究意义在于:明确唐青花源头巩县窑的地位;理清唐代釉下彩绘瓷三个窑群间的传承发展关系;对该时期釉下彩绘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进行探讨。第二章“唐代釉下彩绘瓷的产生”,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唐代釉下彩绘瓷产生的历史背景、当时陶瓷业的大发展和取得的长足进步。第三章“唐巩县青花瓷”总结了唐青花瓷釉彩工艺特点、器形种类、造型特征,并对瓷胎釉特征及钴蓝彩表现形式作了分类。第四章“唐代邛窑的釉下彩绘瓷”介绍邛窑釉下彩绘瓷的彩绘纹饰和三彩,比较了瓷三彩与同时代的陶三彩异同,介绍了其独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瓷雕塑工艺;科技创新的省油灯。第五章“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指出,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一是以其花鸟、植物的种类丰富、造型生动著称;二是以其瓷器上的诗歌、联语出名,展现了当时人较高的文化品味,以及长沙窑外销瓷。第六章“唐代釉下彩绘瓷窑工艺间的差异研究”,分别对邛窑与长沙窑、长沙窑与唐青花瓷进行了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装烧工艺的对比、胎釉特点的对比、代表器物器形的对比、装饰技法的对比等方面,同时还指出了不同窑口的相同之处。第七章“结论”,内容为对论文主要观点的概括性阐述。虽然,对唐代釉下彩绘瓷的探讨已有不少著述问世,但是将该时代各窑口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还不多见,而该研究却是很有必要的;这篇论文致力于在讨论唐代釉下彩绘瓷的同时,探究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