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策略性婚姻实践的“两头亲”——以苏南倪村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sh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特别是在汉族地区)在传统上一直实行的是“单系偏重”的父系家族制,在这种制度下,继替以父亲方面的亲属体系为主线,子女婚后住在男方家,出生的下一代子女采用父亲的姓氏延续家族,对应的是“男娶女嫁”的婚姻形式。反之,如果女婿入女方家门,夫妻婚后在女方家住,生育的子女则通常采用女方的姓氏,这样的婚姻形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招女婿”或者“入赘”。而在今天的苏南以及浙北农村,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人们普遍采用一种所谓的“两头亲”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婚姻中,男女双方相互之间不送彩礼和嫁妆,婚前商议好今后出生的子女的姓氏,两家皆准备新房和家具;婚后,年轻夫妇在两家轮流居住,他们今后有权继承两家财产,有责任奉养两方双亲。本文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采用这样一种与主流的婚嫁模式不同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是如何缔结的?具体又是怎么运作的?它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又反映了怎样的问题?本文在对苏南倪村实地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有关概念,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两头亲”婚姻的缔结、运作以及演变。在惯习与场域的互动关系下,本文认为婚姻是一个由策略组成的系统,“两头亲”婚姻的达成与运作反映了人们实践活动的策略性。同时,人们的行为方式受制于已有的性情体系和客观环境,“两头亲”婚姻的兴起是惯习和场域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另外,这种婚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心理行为的变化,苏南文化历来的理性精神与务实态度可能赋予了传统或曰惯习更灵活的因子和更富于变通的机制。最后,由于内在的矛盾性,“两头亲”极可能随着家庭经济和乡村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动。
其他文献
理性选择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后来逐渐成为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的各门学科,理性选择理论经历了完全客观理性说、有限理性说、有选择的理性说以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的总体价格水平与该国物价水平(本文主要指居民消费品市场的总体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争议比较大的话题。与一些学者单一性结论不同,本文在一些经典理论的基础之上,选取中国股票市场和居民消费品市场2006—2007年与2009—2011年两个时间段的月度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两者在2006—2007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在2009—2011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相关关系不明显)结论。出现这种情况,本文认为与货币的供给量、微观主体对于股票市场与消费品市场投资回报率的预期、股票市场与
学位
期刊
现代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包括价值观、习俗、制度和社会行为的变迁,本文基于关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旨趣,选取了机构养老及相关“孝道”观念作为研
文化遗址,以其较高的记录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文化遗址则是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主题内容的遗址,民族文化遗址的价值直接决定其在未来发展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电脑与网络已经成为如同电视、报纸一般的生活日常品,人们的生活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脑网络。由于网络的特性——匿名性的存在,网络
本文在述评国内外对大学生就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化理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理论以及教育与职业的关系理论,提出了3个研究假设,即假设1: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