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近年来由于遗传因素、个人生活方式不当、社会压力增大、化妆品过度使用等,重度痤疮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约8%~18%,痤疮的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甚至萎缩性瘢痕等多种形式皮损。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是由雄激素分泌增高或雄、雌激素水平失衡导致雄激素相对增高,引起皮脂腺增生,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同时痤疮丙酸杆菌大量增殖,进入真皮引起内源性感染并诱导一系列的免疫应答。痤疮好发于青少年,部分患者发病较晚或病程持续较长,25岁以上仍存在痤疮表现,一般称为青春期后痤疮,25岁以后发病,一般称为迟发型痤疮,女性患者相对较多。45岁以后痤疮的患病率显著下降。研究证实痤疮是一种遗传疾病,更倾向于多基因遗传。而痤疮发病机制中雄激素水平增高、皮脂腺分泌、毛囊角化及免疫炎症反应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相关。近期研究亦表明痤疮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由基因决定。避孕药等药物、职业暴露、某些化妆品、吸烟及不良饮食被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前三者不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逐渐意识到高糖等饮食诱导的高胰岛素血症引起激素级联反应,导致雄激素合成增加,促使毛囊上皮生长、角化和激素介导的皮脂分泌,从而影响痤疮的发生。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66例痤疮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痤疮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对非那雄胺片治疗不同程度痤疮的疗效进行比较,为痤疮有效治疗奠定基础。对象与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9月门诊诊疗的痤疮患者166例进行性别、年龄、家族史、BMI、皮损分值与痤疮严重程度等资料的搜集,分析上述各因素与痤疮严重程度的关系,记录非那雄胺片对不同程度痤疮的疗效。最后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166例患者中女性140例(84.34%),男性26例(15.66%);年龄11~59岁;(平均25.19±8.07岁);4例(2.41%)为初次发病,162例(97.59%)既往有痤疮病史;随着年龄升高轻度痤疮患者的比例升高,中重度痤疮以16~25岁为主;2、痤疮严重程度与各因素的关系:BMI18.5~23.9组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BMI差异显著(P<0.05),痤疮越严重,BMI反而越小;男女患者中,均以痤疮Ⅱ度组的例数最多(P<0.05);痤疮Ⅰ度、Ⅱ度严重患者,无家族史的例数较多,而Ⅲ度严重患者有家族史的例数较多(P<0.05);3、痤疮Ⅰ度严重组中,治疗8周时,皮损综合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4、12周及痤疮Ⅱ、Ⅲ度严重组治疗4、8、12周时的皮损综合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皮损综合分值明显减低;痤疮Ⅰ度、Ⅱ度、Ⅲ度严重组好转率分别为47.2%、62.9%、64.0%,三组好转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率分别为:16.7%、15.2%、4.0%,三组复发程度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痤疮患者的初发年龄男性平均17岁,女性平均20岁,随着年龄增长痤疮以轻度为主;2、轻中度痤疮患者多不伴有家族史,而重度痤疮患者多有家族史;男女患者中均以中度痤疮例数最多;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痤疮严重程度与BMI成反比;2、非那雄胺片可有效抑制不同严重程度的痤疮的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其对中重度痤疮的疗效优于轻度痤疮。